從大自然獲得啟發 科教管辦特展提倡仿生學

▲Interface永續長Jeanne Van Arke。(圖/科教館提供) 大 中 小 魔鬼氈是日常生活經常使用的物品,而這個創意發明的靈感就是從大自然獲得啟發!生物歷經38億年的演化過程中,發展出許多適應環境的方法,人類也利用觀察大自然生物來創新技術或設計產品,而這就是仿生科技的應用。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開幕的《仿生-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特展集結國內外豐富仿生科技發明展示內容與互動體驗活動,展期自15日至106年8月31日止。因應快速經濟發展造成的全球環境危機,國際知名仿生學家珍妮.班亞斯(Janine Benyus)在1997 年提倡「仿生學」(Biomimicry)的觀念,將生命永續的意義與仿生科技做緊密結合,藉由仿效大自然的永續智慧來解決人類社會的問題。科教館,歷時一年多精心籌劃《仿生-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特展向大眾傳遞仿生概念,以透過結合藝術美學的設計概念,分別從動物、植物及自然生態系統等面向整合國內外仿生科技發明案例,豐富的展品陳列及互動體驗,讓觀眾以沉浸式體驗方式參觀展覽。值得一提的是,展覽更引進2016年全球仿生設計競賽六件獲獎的作品,引導觀眾透過觀摩國際最新的仿生科技發明啟發創意思維,同時也結合Tinkering動手操作的概念,於各主題區設有仿生挑戰工作坊,讓觀眾在參觀的當下,即可將從展覽中被啟發的靈感立即透過動手作挑戰仿生的創意設計,參觀動線也設有回饋分享區,深化觀眾在參觀過程中的學習,並喚起向大自然學習的謙卑。科教館館長朱楠賢表示,仿生是一門跨領域的科學,從生物、材料、工程、醫學、機械、農業等等,皆屬仿生學的應用範疇,國外在仿生概念的傳達從學齡前階段到一般大眾已經發展出許多成熟的系列課程,國內目前對仿生議題仍屬推廣階段,而在近日我們也關注到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OECD)公布2015年國際學生評量(PISA)成績顯示台灣學生的科學素養表現亮眼,但較缺乏科學實作經驗的結果,科教館希望透過非制式教育平台將展覽議題以多元豐富的展示手法向下扎根傳遞科普知識,因此仿生特展整合了國內外專業的資源,包括台灣仿生協會協助展覽與國外仿生機構的知識接軌,並輔導高中以上學生參加全球仿生競賽;以及將Interface公司應用仿生概念製造的地毯直接鋪設在各主題區的工作坊內,讓觀眾不僅能夠完整的獲得仿生知識及情境體驗,也能透過競賽活動點燃學生對科學實作的熱情。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