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百科
冬季煲湯暗藏「殺機」,盲目喝湯可能會毀了你的腎臟
:0:0
「飯前一口湯,不用進藥房」。隨着冬季的降臨,煲湯的熱衷度更是高漲,喝湯有益健康,但對於 腎病高危人群或腎臟病病人卻存在一定的隱患。腎臟病的高危人群:60歲以上,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肥胖的人群。 花生雞湯
磷,是身體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攝入過多,一方面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另一方面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 磷在人體內經過腸道吸收、腎臟過濾後才能達到平衡。一般情況下,煲湯的時間越久,磷元素越多。 堅果高磷,不宜煲湯人體每天只需攝入 25g 以下的堅果若與肉一起煲湯可能會使磷含量過多花生、雞胸中的磷元素含量都較高每100g雞胸肉含磷156mg每100g花生含磷324mg
焯水有助於除去雞肉中的磷在煲中放水,水開鍋後放入雞肉煮半小時左右,雞肉半熟時,把雞撈出倒湯 換成清水,再次煲湯, 可以去掉大量的磷
香菇雞湯
腺嘌呤、鳥嘌呤都是遺傳物質DNA最核心的組成。正常攝入不會對健康人產生不良影響,但對於腎臟病患者或高危因素人群, 嘌呤無法正常 代謝,就會產生大量尿酸,損害人體。 人體攝入過多的嘌呤會形成尿酸參與人體代謝循環飽和度過高時,沉積在關節、腎臟等組織中可能 造成高尿酸血症,導致痛風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甚至關節形成結晶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每100毫升血液中尿酸每升高1毫克男性的死亡風險增加 48%女性的死亡風險增加 126%
嘌呤,主要來源於肉類, 內臟含量更高香菇雞湯中,香菇含有大量嘌呤雞肉中也含有嘌呤但會隨着煮的時間延長而降低
煲湯前,雞肉先焯水10分鐘煲湯水開時放入雞肉,煮40分鐘後撈出倒湯換清水再次開鍋煲湯香菇燉煮不超過1小時,可以減少嘌呤湯煲好後,1小時內食用,也可減少嘌呤但腎臟疾病患者儘量不要吃香菇
提 示
除了香菇之外,豆芽、蘆筍、動物內臟、海鮮、果仁、啤酒中的嘌呤含量也很高 。
水果,在體內代謝時會產生一種碳酸氫根,可以幫助尿酸的排泄。尿酸高的人群可以食用適當水果輔助尿酸的排泄。 黃豆雞湯
黃豆雞湯含大量鉀元素,有利於降壓,但鉀元素攝入過多,腎臟就需加強鉀元素的排泄,以保持平衡。 鉀元素攝入量過大時腎功能障礙患者可能出現鉀滯留甚至血鉀突然升高,引起心臟驟停出現高鉀血症,威脅生命
山藥的脂肪成分基本為零不含有磷、嘌呤、鉀等元素其黏蛋白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冬季護腎,可煲山藥雞湯
薏米、粳米加水煮粥 粥快成熟時,將山藥去皮洗凈、切塊下鍋煮至軟糯即可
排骨湯
肉湯中富含蛋白質、脂肪攝入過多,代謝產物也會增加加重肝臟、腎臟負擔, 甚至引發肥胖
土豆大醬湯
草酸,是結石中的常見成分泌尿系統的結石,大部分是草酸鈣草酸類結石會阻塞尿路,形成腎結石這類結石占到了總結石病人的 70-80%
富含草酸的食物除了菠菜為代表的藜科蔬菜香芹、香菜、小茴香等傘形科蔬菜馬齒莧為代表的莧科蔬菜以外鮮竹筍、苦瓜、茭白中的草酸成分都較多常見的土豆大醬湯中的土豆也富含草酸
正確的煲湯方法 ✔
尿路結石的病因複雜,但喝水少是一重要因素。多喝水有助於預防尿路結石。 煲湯注意點
煲湯最好選用陶瓷器具, 食材受熱均勻,湯味更香濃。新買的鍋可先泡2天水或米湯,煲湯時陶瓷不易破裂。
一些含嘌呤、磷的食材需焯水後再煲湯。
控制用鹽量,尤其是高血壓、心衰、腎臟功能不全患者。煲湯講究食材的原汁原味,肉類提前焯水,去除血水腥味,與蔬菜一同下鍋,加入少許鹽和薑片即可。
煲湯時可加入黃芪、西洋參、枸杞等滋補肝腎的食材。黃芪屬於溫補中藥,可降低蛋白,補腎氣,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功效。
煲湯時間不宜過長,不超過90分鐘,文火時間宜長,一般30分鐘以上。魚類和肉類煲湯,時間最好在一個半小時左右,但蔬菜加熱20分鐘以上,會造成維生素C的流失。
湯中食材的營養比湯豐富,喝雞湯的主要目的是補充蛋白質,但豐富的蛋白質都在雞肉中。 利尿鯽魚湯
鯽魚湯,利尿,蛋白量不高,又能控制攝入量。鯽魚湯更適合丟失蛋白的腎病綜合徵患者,但腎功能不全的人群,還得適當限制。
1、鯽魚下鍋,淋少許油,煎至兩面金黃,盛出備用。2、在鍋中倒入水,水燒熱後下魚煲湯,放入適量的鹽和薑片調味,煲1個半小時即可。
提 示 煲湯時要注意火候。 先用大火將湯水燒開,再轉用文火慢慢的煲。 文火慢煲時切忌打開鍋蓋, 正在加熱的物質遇冷收縮,蛋白質不易溶解, 湯會失去原有的鮮香味。 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前一頁
後一頁
相關文章
砍警案震驚社會! 衛福部研修精衛法補強漏洞
眼睛長在後腦勺? 醫師帶小朋友認識身體
肺部照出小結節 該擔心罹患肺癌?
「胰」路持久抗癌 新藥爭取生機
突破免疫治療精準盲區 FFPE檢體測TMB立大功
智青沒有不一樣 心智障礙也能辦藝能展
生活大百科
挽救鼻過敏 中醫師從「這裡」下手
地圖舌出現 健康拉緊報?! 掌握夏日排毒時機 身體自然好
全國74家醫院設置癌症資源中心 攜手病友積極抗癌
兒少安全風險多 「自我保護」教育不能等
居家臨終照護 病人如願平安離世
巨星御用醫師傳授秘訣 終身和肥胖分手
甲狀腺結節脖子腫 微創射頻消融免留疤
心情不好就大吃 研究:肥胖與社經地位有關
過熱奪命 勿獨留小孩於車廂內
人為什麼愛說謊? 專家說出這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