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健康/大雞慢啼? 2歲前這樣表現要當心
![]()
▲最具影響力的新聞,都在NOWnews今日新聞。(圖/NOWnews) 大 中 小 大雞慢啼?家中長孫的瑞瑞,到了3歲還不太會說話,阿公、阿嬤一直覺得只是「大雞慢啼」,再大一點自然就會了,但被幼兒園老師發現平時不但少和人有眼神接觸,和同學也少有互動,大多時間只是趴在地上看著玩具車車輪轉動,經醫師診斷患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建議接受早期療育。成大醫院精神部醫師李姿誼從精神醫學角度分析,所謂的「自閉特質」指的是合併「不善於人與人的互動溝通」以及「過度執著於重複和一致性的狀況」,統計上來說,約每100人中會有1人有這樣的特質。與生俱來的這一種特質,如果太過顯著,導致成長和生活上的嚴重困擾,即稱為「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ASD)。李姿誼強調,這些表現是源於大腦內部神經結構與運作的特異,並非教養失當的結果,而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孩子,通常在2歲之前即可能被觀察到一些相關的表現。這些表現包括:不看人、對其他人的存在不在意或親疏不分、少用手指指物表達需求、少模仿行為、語言發展較慢,或是用特殊方式玩玩具,如反覆轉動玩具車車輪、積木僅照固定方式排列等。李姿誼說,目前自閉症類群障礙症雖尚未找到可以根治的辦法,但就實證研究結果,若能及早應用行為治療原則,促進孩子及早發展與他人一來一往的互動、遊戲和溝通,可部分改善其困擾、提升適應能力。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