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萬象/北京話逐漸消失 舊城改造所致
高國森。 大 中 小 外媒稱,北京方言在沒聽過的人耳朵裡,像是說話的人嘴裡含滿了彈球兒,引來許多滑稽的模仿和爆紅的影片。一些傳統表演藝術從北京話豐富多彩的辭匯,和獨特的發音中獲得靈感,比如雙人喜劇對話『相聲』,以及用竹板打著拍子講故事的『快板兒』。但是,北京方言正在消失,其原因包括在學校和辦公室使用標準語言、舊城改造和外來人口。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報導,2013年,大陸首都的官員和學者開始了一個專案,在這種方言完全消失之前,把仍會說北京話的人的發音錄製下來。今年年底,他們將把收集到的材料以在線博物館,和互動資料庫的形式公布於眾。『如今在北京的大街上,你幾乎一點兒也聽不到老北京話了,』68歲的高國森說,他的北京話被市政府認為很『地道』。『就連和家人或小時候的哥們兒在一起時,我也不說北京話了。』報導稱,北京方言最顯著的特徵是在音節結尾處添加『兒』話音。這個特點,加上頻繁的將輔音『吞掉』的習慣讓北京方言具有一種簡練、詼諧的感覺。比如,標準中文的『不知道』在北京方言中成了『背兒到』。『老師』有時聽起來像『老二兒』。在20世紀30年代,大陸開始在全國定義和推廣一種共同語言,既國語,國語的許多發音來自北京方言,但不是所有都是。政府在20世紀50年代,推出了用拉丁字母拼寫漢字的官方系統,進一步強化了漢字的標準發音。這些措施增強了來自不同地區的大陸人之間的溝通,但也削弱了方言的作用。北京聯合大學201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1980年以後出生的北京本地居民中,有49%的人寧願說國語而不說北京方言,而85%的外來人口希望他們的孩子學習國語。北京的舊城改造也起了稀釋方言的作用。直到20世紀中期,北京絕大多數人口仍生活在擁擠的胡同裡,胡同在故宮周圍的居民區裡縱橫交錯。如今,估計原有的3700條胡同中,只有一小部分仍然存在,胡同中原來的居民通常已搬到城市郊區的公寓樓裡。北京早已成為吸引大陸其他地區外來人口的地方。根據大陸上次的全國人口普查,在2000年至2010年間,平均每年有45萬人遷入北京,這意味著三分之一的北京居民不在本地出生。聯合國的一份材料顯示,有近百種大陸方言處於瀕危狀態,其中許多是大陸56個得到官方承認的少數民族的語言。上海、江蘇及其他五個省份也在努力建立資料庫,作為教育部的一個研究方言和全國各地文化傳統專案的部分內容。然而,由於北京話在文化上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它的潛在消失尤其令人震驚。『作為大陸古代和現代的首都,北京及其語言文化代表著我們整個民族的文明,』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教授張世方說,『對北京本地人來說,北京方言是身份的重要標誌。』北京方言見證了北京受侵略,和被外族統治的動蕩歷史。蒙古帝國曾在13和14世紀統治大陸。來自東北亞的滿族曾從17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統治大陸。所以,北京方言中包含了來自蒙語和滿語的辭匯。元朝和清朝之間的明朝,在頭幾十年裡曾把南京作為首都,後遷都北京,因此將一些南方語言元素引入了北京話。上海已有一些學校開設了『上海話』課,不用國語教學。北京市政府也在探討編制北京方言授課教材的想法。但是,這些建議受到一些人的批評,他們擔心這類課程會削弱國語教育的有效性。對高國森來說,他年輕時候說的方言要消失並不是件可悲的事情,雖然他很高興有更多的人對方言感興趣。『社會需要一種統一的語言,需要文化的發展,』他說,『如果我們老要恢復舊的東西,就沒有前進的道路了。』『但我喜歡聽北京話,』他說,『那是天生的。我說北京話時,是發自內心的。』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