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 習近平的「尺素傳情」

習近平的「尺素傳情」。 大 中 小 書信,是一種擁有悠久歷史的日常人際溝通方式,傳遞著資訊,也承載著情感。習近平時刻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繫,書信是重要的方式之一。根據新華網報導,《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與您一起體會總書記筆下的「真」與「情」。書信,又稱尺素,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相互聯繫、溝通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見字如面,書信的作用不可替代。無論是家人,還是農民工子弟、澳門老年義工、堅守荒島的墾荒隊員,或是留洋在外的莘莘學子,總書記都通過書信,同他們親切交流,真誠互動。一封封小小書信,凝聚著大大情懷。家書傳承博大的愛2001年10月15日,習家三代人及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為習仲勛祝壽,這是大陸人很看重的「米壽」,也是習家人難得的一次大團聚。而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卻缺席了。作為一省之長,習近平公務繁忙,實在難以脫身,於是抱愧給父親寫了一封拜壽信:「自我呱呱落地以來,已隨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對父母的認知也和對父母的感情一樣,久而彌深」。「您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您熱愛大陸人民,熱愛革命戰友,熱愛家鄉父老,熱愛您的父母、妻子、兒女。您用自己博大的愛,影響著周圍的人們,您像一頭老黃牛,為大陸人民默默地耕耘著。」「這也激勵著我將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事業中,報效養育我的錦繡中華和父老鄉親」。短短數百字,筆筆見真情。這封信,既是習近平作為子女對父親感情的真實流露,也是一個革命後代繼承先輩精神的鏗鏘宣示。「為人民服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父親的回覆傳輸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著習近平始終踐行「為民服務,為國盡力」的誓言,「夙夜在公」為民,「抓鐵有痕」治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革命接班人的責任與擔當。習近平的家書,一提一頓之間既擁有最柔軟的心,又飽含最真摯的情。激勵青年在奮鬥中實現自身價值「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2013年12月,習近平在給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願服務隊」回信中動情地說。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給各界人民的數十封信當中,青年是「熱門群體」。從海外學子到支教畢業生,習近平在每一封信裡都給予青年們最真誠的鼓舞和最美好的期冀,希望他們努力學習,踏實工作,使自己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棟梁之材。從來信中得知北京市八一學校的中學生設計研製的科普小衛星即將發射,習近平感到「非常高興」,回信贊揚他們攀登科技高峰的熱情和勇氣,鼓勵他們刻苦學習,努力實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陸夢貢獻力量」。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