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電視戰火燒不停 財團保得住江山嗎?
▲有線電視競爭白熱化,全國數位等業者,全心投資新設備,積極搶佔收視群。(圖/記者林忠勳翻攝,2017.3.21) 大 中 小 有線電視系統開放新設和跨區經營以來,新業者攻城掠地,老業者全力固守。各自捉對廝殺,讓消費者享受到價格優惠或服務升級的好處,新北和台北市部分行政區的收視戶,感受特別直接。去年底由於公平會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介入,老業者用來防堵新業者的手法被判定違法,使得有線電視版圖重組,速度可能加快。新北市新成立的全國數位、數位天空以及跨區經營的大豐有線和台北市的北都等業者從2015年起陸續開播,打破有線電視系統單區獨占的局面。尤其新業者有設備較新、全數位化等優勢,讓還沒完成類比轉數位的老業者應戰起來倍覺辛苦。老業者數十年在地經營,雖然累積獨大的客戶基礎,但因長期缺少競爭,加上類比、數位雙載、線路老舊只能逐步汰換等限制,長期累積的品牌形象竟然不一定是公司的正資產。幾家業者在新區雖頗有斬獲,但在老地盤卻面臨客戶流失的窘境,客戶「喜新厭舊」成為業者的惡夢。面對來勢洶洶的挑戰者,除了加快數位化腳步,既有業者更祭出價格戰為武器。但價格競爭讓業者荷包大幅縮水,新北市某家業者,前年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有新台幣5億元,去年前三季卻累虧損2億元。某家多系統集團(MSO),也是因為競爭關係,EBITDA前年的70多億元滑落到去年的不到60億元。去年的價格戰已在新聞局的關切下趨於緩和,但老業者的危機尚未解除。國內幾家大型有線電視集團,在長期的垂直整合下,建立所謂頻道代理制,掌握大多數熱門頻道的上下架權力。過去利用這個影響力,已成功阻止熱門頻道在中華電信的MOD上架。系統台開放新設後,集團業者創造出行政戶數15%的最低保證戶數門檻,也讓新業者吃足苦頭。部分業者拿到執照不敢開台,有些則是只能在部分區域開播,業務被迫展延。對於老業者慣用的手法,NCC等主管單位向來以商業行為為由不予介入,但去年起作風改趨強硬。先是在11月間由公平會對凱擘、全球數位和佳訊等三家頻道代理商,以無理由行使差別待遇祭予重罰,除1.26億元罰金為史上最高,還要求期限內提出改正方案,否則行為人還可能面臨刑責。在MOD的頻道上架方面,NCC也表達了介入的立場,表明既有業者不得以影響力妨害公平競爭。面對新局,既有集團業者使出拖延戰術,但並非一帆風順。針對公平會的裁罰,三家業者均提起行政訴願,並要求暫停處分。暫停處分之訴已被高等行政法院駁回,三家業者在公平會同意下開始分期繳納罰款。行政訴訟雖然可以爭取一些緩衝空間,但因要求改正項目已超越期限還看不到具體作為,不能排除公平會再次開罰的可能性。如果真的如此,就不再只是罰錢了事,連行為人,包括富邦集團蔡明忠、年代集團練台生等人,都可能涉及刑責。公平會對改正項目的調查尚在進行中,新舊業者的媒體戰卻已然開打。既有集團頻頻透過媒體放話,強調開放競爭對整體產業帶來的傷害,讓很多業者收入減少。新業者則刊登廣告,細數既有集團業者種種妨害競爭的行為,期望政府積極處置,把選擇權還給消費者。有線電視收視戶過去數十年因單區獨占或寡占,收入穩定,成為財團爭相競逐的標的,每一戶數的轉手價動輒喊價至6-7萬元,也造就出蔡明忠、練台生等媒體霸主。但隨著消費者習慣改變,新業者和新技術推陳出新,原來穩固如山的地位還能維持多久,已經出現問號。NCC和公平會之後的政策作為,有可能決定財團的命運。只要維護公平競爭的政策理念不變,即使財團財富縮水,但消費者究竟仍會是最後贏家。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