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對C肝口服新藥 讓治療安全性更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健保有條件給付C肝口服新藥,條件嚴格,符合第一波規定的患者並不多,今年1至2月,僅1302人獲准用藥,但令人意外的是,迄今已傳出四起藥物不良反應個案,其中一人死亡。高雄榮民總醫院腸胃科暨健康檢查科主任余憲忠呼籲臨床醫師,務必慎選病人,才能降低用藥風險。
C肝患者用藥須留意肝毒性風險針對花東地區出現首例疑似用藥不幸死亡個案,余憲忠主任分析,原因可能在於醫師並未慎選病人。這次健保給付兩種口服新藥,其中一種療程較短(12週);另一款則需24週,療程較長,且使用之前,患者須抽血檢驗病毒抗藥性,不少醫師怕麻煩,而選擇了前者。儘管健保署相關網路平台審核規定嚴格,且藥廠仿單上也警示嚴重肝硬化患者不得使用,但部分醫師並未特別注意到這些問題,少部分患者血液檢驗結果肝硬化為A級,符合用藥條件,但以前肝硬化卻曾到了B級,醫師如果一時不察,給予用藥,就可能出現肝毒性風險。由於第一階段申請用藥人數不如預期,健保署將逐步放寬用藥條件,余憲忠主任擔心,未來將有更多患者加入C肝新藥給付,但醫師如未慎選患者、慎選藥物,「這個就更危險了」。
注意! 部份C肝新藥可能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此外,余憲忠主任提醒,在治療C肝同時,也須注意部份C肝口服新藥可能產生的藥物交互作用。國外臨床發現,療程較短的口服藥物,較容易與治療胃食道逆流藥物(制酸劑)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藥物代謝。更令人擔憂的是,C肝口服新藥與部分治療高血壓以及心率不整的藥物,也可能產生交互作用,余憲忠主任說,「為了服用C肝新藥,而停用降血壓藥物,這有點奇怪」,因此,醫師有必要慎選C肝新藥,而患者應主動告知目前正在服用的藥物,讓醫師擬訂最佳的治療策略。
病毒突變檢查讓治療更精準 降低用藥風險那麼如何降低用藥風險?余憲忠主任建議患者,在用藥之前,先接受病毒突變檢測 (RAV),確認病毒是否突變,是否產生抗藥性,再選擇適合的治療藥物,藉此避免藥物交互作用機率,影響C肝治療效果。另外,醫師在面對嚴重肝纖維化及肝硬化的病人,用藥選擇上須更加謹慎,注意肝毒性問題,選擇肝毒性較低的藥物。余憲忠主任強烈建議,患者在剛開始用藥的幾週,必須遵守醫囑,每兩周回診,接受抽血檢查,觀察病毒反應,以及肝功能是否異常。臨床研究顯示,療程較短的C肝口服新藥,造成總膽紅素上升比率較高,引發肝毒性、嚴重黃疸,甚至可能提高死亡風險。
C肝不能拖! 口服新藥超過9成治癒率符合現階段健保給付的C肝患者並不多,余憲忠主任提醒,病情較為嚴重患者,即使還不符合健保給付的條件,建議以自費方式用藥,因為繼續等待的風險極高,「如果金錢可以買到生命與健康,那真的不能等」。舉例來說,這類患者如果自費選擇一個療程30萬元的口服新藥,治癒率達九成五以上,但如果延誤治療,病情嚴重,屆時必須選擇藥費更貴的藥物,一個療程達90萬元,且治癒率還會變差。余憲忠主任說,「有些患者真的不能等」,要是等太久,一旦肝硬化,或纖維化程度更高,屆時口服新藥成功率就會變低,且用藥風險變高,一旦引發肝毒性,未能即時治療,病情就難以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8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