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幸運的人總是「很幸運」?在你看不見的背後,他們所「付出的辛苦」你看到了嗎?
本文已獲授權
來源:拾遺(ID:shiyi201633)
作者:拾遺
![]()
心 / 里 / 有 / 束 / 光 眼 / 里 / 有 / 片 / 海
![]()
拾遺物語 幸運,從來都是強者的謙辭。 每個幸運者的背後,都有與幸運無關的故事。
![]()
幸運,是努力拚搏後發出來的光 2013年,梁君考取了人民大學的經濟學博士。要知道,這個地方普通高校考中人大經濟學博士的人數,保持在0這個數字上已十年之久。 「人民大學?」輔導員看到調檔函時,手不由抖了一下。一是沒想到有人能考上人大經濟學博士,更未想到竟然是不顯山不露水的梁君考上了。 論成績,梁君只算平庸,論家世背景,僅是三線城市普通家庭的孩子,絕無可能在人大有關係。
![]()
「恭喜啊。」輔導員口中有股淡淡的酸意。曾經輔導員自己也考過人民大學博士,可惜未中,慨嘆時運不濟,屈身於這個普通高校當一名輔導員。 「走運走運。」梁君憨厚一笑。「祝你早日博士順利畢業。」淡淡的酸意下,實際話中有話:博士考取容易,畢業難,何況是人民大學的博士,你一時走運,難不成還能一直走運? 2017年,梁君的同屆室友有事回校,約輔導員吃飯,飯局上,談到了那屆同學。 「梁君應該是你們那屆最走運的一個了。」輔導員狠狠悶下一口酒。 「其實,我倒不覺得這些是他的運氣,我更佩服他的努力。」室友擱下筷子,「我們出去談戀愛,他自己坐在宿舍看外文資料;我們只是在應付考試,他在跟蹤最前沿得學術成果,給外國專家寫郵件討要資料,也導致他平時的成績一般;我們寫論文,都是套用別人論文的公式,他自己推演高階方程,學習建模……」室友一言未罷,輔導員剛端起的酒杯,懸滯在了嘴邊。
![]()
這時,室友道聲歉,去接了個電話,回來時,一臉興奮:「剛才就是梁君的電話,他說他博士論文答辯順利通過了,而且已經被北京一所高校簽下了。」「咳咳……」一口酒沒下肚,輔導員幾乎嗆出了眼淚。 生活中的我們,很多人不正像這個輔導員麼:嫉妒別人的幸運,卻從未看到過別人背後的努力。 生活中的那些幸運兒,卻正像梁君: 每一次「幸運」的現在,都有一個努力的曾經。
![]()
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是內在的改革 武勛和李響是一個小區的,倆人都很胖。一次夜跑中,倆人認識了。一問,都是跑步鍛煉來減肥的。這時,倆人都是170多斤的大胖子。 他們都是能堅持的人, 只要不是極端天氣,總能在路上相互碰到。 只是,一段時間下來, 效果卻是天壤之別。 武勛明顯廋了下來,李響還依然故我。「你是不是還減了飯量或者乾脆沒吃了啊?」一次碰見,李響很不解地問。 「不啊,我該吃照吃啊。」武勛說。「你運氣真好,有這麼好的體質。」李響把原因歸結於體質。武勛沒有接腔,反問道:「你知道無氧運動和有氧運動的區別麼?每種食物的卡路里麼?」「減肥還要懂這些麼?」 李響一頭霧水。
![]()
武勛剛開始跑步減肥時,也不懂這些。直到一直未見效,就去請教了一位運動和減肥方面特別專業的朋友。 這個朋友給了武勛一堆資料,硬着頭皮看完後,武勛才開始了解什麼是無氧運動,什麼是有氧運動,什麼是正確的跑步方式,該給自己配置什麼樣的裝備,開始學會計算自己的攝入熱量,知道大部分食物的卡路里。 武勛開始有意識控制步伐,嚴格安排三餐……堅持了一個月後,武勛體重開始有規律地下降,而且跑起來更加輕鬆,完全不是在服苦役一樣的感覺。
![]()
「你也可以像我這樣,效果很好的。」武勛饒有興致地向李響介紹經驗。未料,李響聽到後,並未如尋找到答案般的輕鬆,反倒是一臉苦瓜相,半信半疑道:「這麼麻煩啊,算了算了,我還是多跑點步。」講罷,李響加快步頻,抖着一身肥肉,「吭哧吭哧」越過了臉不紅氣不喘的武勛。 「這個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獨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內在意義,那麼,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從內在里改革。」林清玄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如斯所言,那些表面上的幸運,無一不來自於內在的選擇和努力。
![]()
舒適區里除了舒適,一無所有 西方曾有這樣一位國王,先王留給了他一個偌大家業,是區域內首屈一指的大國,可他卻並不思進取,只對吃喝玩樂有興趣。尤其在冬日,他最愛在火爐前,賞窗外大雪紛飛。此時,會有一個傭人,候在旁邊,每當國王感覺到熱了,就會幫國王把椅子挪開一點,冷一點,就再挪近一點。 當然,國王是不會動一下的,因為,那不是他作為國王的工作。生在帝王家,國王生來只有享福的命,他習慣於有傭人為他做一切,有一天,人們突然發現國王死於火爐前。太醫很快查明死因:發燒而死。這無疑是個荒唐的理由,堂堂國王竟然死於簡單的發燒? 不過,再次確認當時的情況後,人們也只得接受這個結果——那天負責照看爐火的傭人沒有上班,沒人給國王挪椅子,本就高燒的國王,如「溫水煮青蛙」般被烤死了。
![]()
對,悲劇就是這麼不可思議的發生的——待在自以為是的舒適區里,習慣於讓自己舒適的心理狀態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而從不自覺危險的到來。 其實,人人都有一個強大的「心理舒適區」,在這個區域內活動,我們會感到愜意和自在。然而,長期「堅守」在這樣的一個封閉的區域裡,人往往會變得心安理得、得過且過,失去學習新東西的幹勁和熱情,變得平庸。 對於有些人來說,發現缺陷和存在的問題並去解決屬於他們的「舒適區」。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得過且過、亦步亦趨屬於自己的「舒適區」。習慣於不同的舒適區內,造就了輔導員和梁君的不同,也造就了武勛和李響的不同。 所以,要想成為幸運的那一個, 就必須勇敢尋求改變,走出「心理舒適區」。 走出「舒適區」,迎接明天的自己
![]()
連續三屆世乒賽止步半決賽時,馬龍從乒壇「龍太子」的巔峰,一下子跌到了深淵。儘管如此,憑馬龍的實力,在國家隊占據一個位置,不難。可只是占據一個位置,馬龍不甘心。馬龍的選擇是: 拼出一個未來。 清晨,他最早到訓練場。晚上,他是最晚走的那個。 2015年,蘇州世乒賽半決賽,又是半決賽。「這一次沒有退路。」馬龍甚至在賽前打了髮膠,保持住向上的劉海。最終,馬龍贏了,自此一路勝到里約奧運會,再無敵手。 在高手如雲的中國,馬龍成就了乒乓球的第一個全滿貫,無疑是幸運的,但成就他幸運 的,是他的努力,敢於跳出舒適區,不斷挑戰更好的自己。 走出「舒適區」,發現更好的自己, 這樣的幸運兒,還有很多。
![]()
當有人向郝景芳問及一個多數人都說不準的問題—— 生命盡頭你做的最後一件事情是什麼? 郝景芳早早就給出了答案:「寫作」。 曾經有幾年,大概也就是小說寫不好、論文不對味的那幾年,郝景芳覺得她和自己的關係、和世界的關係都搞不好了。 本可以輕鬆找到一份優越的工作,但她仍繼續創作。 選擇「走一步,然後再走一步」的努力, 直至成為第一個雨果獎中國女作家。
![]()
賽車界有這樣一個說法:「一定要說哪場比賽最重要,那就是勒芒。」2013年,先於程叢夫發車的丹麥車手艾倫•西蒙森因速度過快衝出賽道,不幸身亡。然而從12歲發動引擎開始,程叢夫的賽車之路就再沒掛過倒擋。 「壓力常人無法想象,也無法形容。只能反覆提醒自己要打起精神,不要失誤。」程叢夫回憶道。 即使後來沒能駛入F1的賽道,但「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國第一人」的稱號同樣耀眼。 ………… 他們都可以曾經很舒適, 但拒絕了舒適,引燃了自己, 成就了別人羨慕不已的「幸運」。 無法掌控命運,就掌控內心
![]()
馬龍、郝景芳和 程叢夫,最近都出現在奧迪的一個TVC里。 三個不同行業的精英, 用他們的故事,詮釋了同一個理念: 夢想可以遙不可及,亦可以近在咫尺,我們無法掌控命運,但可以掌控我們的內心,每一次內在的努力,都將引燃未來的改變,每一次未來路上,奧迪與每一位進取者同行。 奧迪也正是如此—— 奧迪一直在探尋改變之路, 努力把握並跟進用戶需求變化,傳遞着奧迪英傑匯、奧迪創新人物精神, 「引燃改變」的火焰,在不為人知的細節處, 塑造更趨時代感的用戶形象, 展現出超越自我、不斷進取、 創新不止的年輕活力。 生活中、工作中,你或是精英,或是新銳,不論是哪個角色, 只有勇於開創「第一次」, 才能在風潮來臨之時,化身為變革的主宰。 你是下一個幸運兒麼? 本文已獲拾遺 授權 微信號:shiyi201633 原文標題:為什麼幸運的人總幸運?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