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推薪情平台 原來是這個原因

▲行政院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潘寧馨指出,薪資統計與民眾感受差太多的原因有2項,包括民眾對薪資統計名詞的認知與主計總處不同,還有統計數據本身就是各項數字的綜合體,差異性本來就大。(圖/記者林昱均攝,2017.03.30) 大 中 小 行政院主計總處表示,每當公布薪資統計數據時,不少民眾就會投信到主計長信箱抱怨統計數據失準、與自身差很大,或是對數據很冷感。行政院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潘寧馨指出,統計與自身感受差太多的原因有2項,包括民眾對薪資統計名詞的認知與主計總處不同,還有統計數據本身就是各項數字的綜合體,差異性本來就大。主計總處表示,每次公布薪資統計後,主計長信箱總會收到不少民眾抱怨薪資統計失準、跟人民感受差太多,或是數據上看不出溫度等意見。潘寧馨指出,民眾的感受和數字差太多,其實有2大主因,民眾對薪資統計名詞認知上與統計機關的不同,以及統計數據本身就是差異性相當大的各項數字所集合的綜合體。潘寧馨針對第1項主因舉例,日前主計總處公布1月平均總薪資達9萬,不少民眾跳出來怒罵「怎麼可能!」他說明,其實「總薪資」是包括基本月薪、固定津貼、加班費、紅包、公司紅利、各項獎金等,所以1月會特別高多半是因為年終獎金、紅包、紅利等幾項因素,「民眾可能認為『總薪資』是所謂的『經常性薪資』、或是基本月薪,才會有所誤解。」潘寧馨也表示,所謂「經常性薪資」,就是基本月薪與按月給付的固定津貼及獎金,如房租津貼、交通費、膳食費、水電費、按月發放的工作(生產績效、業績)獎金及全勤獎金等。而「非經常性薪資」,就是加班費、年終獎金、非按月發放的績效獎金、全勤獎金,或是公司紅利等。而總薪資則包括「經常性薪資」與「非經常性薪資」2大項。另外,潘寧馨也指出,在統計數據而言,其實差異性非常大,他以2月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統計舉例,其實75%的受僱員工薪資低於55,091元,但有10%經常性薪資超過79,421元的「高薪族群」,遠遠拉高平均,且月薪多於15萬的受雇員工大有人在。他坦言,薪資差距非常大也是導致薪資統計讓人感覺失準或不夠有感的1項主因。

潘寧馨認為,「薪情平台」30日上線後,民眾可透過簡單的圖表與視覺化表達,讓民眾更了解薪資統計上的各項數據、更「有感」。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