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單車上演資本「肉搏」 三方面問題日益凸顯
共用單車。 大 中 小 做為一種『互聯網+交通』的新業態,共用單車是物聯網應用的重要體現,滿足了人們出行『最後一公里』的需求。其商業空間也觸發了融資和市場爭奪戰,幾乎一星期就能出現一個新品牌,出現金融化發展勢頭。而這一新業態的異軍突起,既給傳統製造企業帶來了機遇和衝擊,也面臨著自身產品標準缺失、管理不善等問題,極須加以引導和規範。根據新華報導,為此,《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ofo、摩拜兩大共用單車CEO以及業內人士和專家,求解共用單車未來之路,以真正實現互聯網企業盈利、傳統製造企業受益和解決群眾出行需求的『多贏』局面。
發展的未來是萬物互聯共用單車幾乎成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不僅在短時間內『幾何式』複製,更為物聯網的發展增加了新的想像空間。共用單車是否能成為全球化的企業?未來還能怎麼『玩』?怎麼應對當前較為突出的『亂停放』?帶著這些問題,《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和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曉峰。對於共用單車未來的發展,ofo創始人兼CEO戴威說:『我們發現,共用單車是物聯網的重要應用場景,新技術也將對共用單車產生顛覆性的改變。ofo正在與中國電信、華為合作研發基於新一代物聯網NB-loT技術的共用單車智慧解決方案。未來,通過自行車這個出行工具,可以把生活的各個方面連接起來。萬物互聯是可以實現的,希望從共用單車開始,讓城市生活變得更容易。』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曉峰表示,假設現在一個城市有1000萬輛社會自行車,每個人每個星期可能只使用3、4次。但如果通過自行車周轉率的提高,用更少的車服務更多人的出行,就可能減少社會自行車,或許連停車用地也可以減少。未來最希望的還是更多的人騎車,主動去做更多減少擁堵、改善空氣質量的事情。希望企業也要堅持初心,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對於共用單車未來『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王曉峰說:『我們自己的軟硬體的優勢,使得我們有機會從大陸走出去,成為一個全球化的企業。2015年全世界域名交易的前100強裡,按照交易金額排名,裡面就有摩拜們購買的mobike.com,這已經在為國際化做準備。因為一看到這個域名,英語文化圈的人就明白說的是mobile bike,這也是為什麼在選擇資本時,摩拜選擇了能為國際化引入資源的祥峰投資和攜程。但國際化將會在做好周密安排的基礎上進行,不會冒進。』戴威也說:『ofo的標誌就像一輛自行車,便於讓全世界的人理解我們做的事情。2016年底,我們在新加坡、美國硅谷和英國劍橋開通了海外城市服務,現在每天差不多有1000個訂單。今年底我們要擴展到10個國家,未來,希望全世界都把ofo當成一種好用、便捷的短途出行工具。』隨著投放量增加,一方面,共用單車引發『亂停放』等管理難題。對此,戴威表示,ofo建立了車輛維保制度和專業運維團隊,對城市投放的共用單車進行了網格化管理。大網格裡有小網格,小網格裡有運營師傅在街面上巡視。小網格大小一般在兩到三站路之間的距離,每個運營師傅要負責管理800到1000輛車,包括管理亂停放、查看車輛狀態是否有損壞、打氣維修、調度等,這在共用單車秩序維護上起到了一定成效。王曉峰介紹說,做為共用單車的始創者和推廣者,企業也不會『只生不養』,回避自己的社會責任。『目前我們對亂停放者採取扣信用分及提高租金的方式進行懲戒。摩拜也和百度雲聯手進行了智慧推薦停車點建設,通過精確定位演算法迅速準確的定位單車停放位置及狀態,進一步提升對車輛的管控能力,借助科技手段協助用戶更方便快捷地進行車輛的有序取放,未來將對合規停放的用戶進行獎勵。』另一方面,不文明用車等行為也給共用單車公司造成一些損失。不過,戴威認為,損失比例很小。『目前我們三個月的不活躍車輛只佔1%,這些不活躍車輛可能包括車被破壞、被拿回家、被上私鎖等情況。事實上,隨著「共用」理念深入人心,一些不文明的使用習慣正在逐漸改變。』
資本推動下的『爭奇鬥艷』《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共用單車的商業空間觸發了融資和爭奪市場之戰。3月1日,ofo宣布完成D輪4.5億美元融資,稱上線18個月以來已經融資7輪。此前,摩拜單車也完成了D輪2.15億美元融資,優拜單車、小鳴單車等也宣布獲得大額融資。三月春色怡人,周末的城市街頭,橘色、黃色、綠色的共用單車『爭奇鬥艷』,三五成群的『單車派對』也在校園周邊肆意的展示著青春的活力。而在和煦的春風之外,『百車之戰』正陷入膠著。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