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央視,這對126歲的夫婦,把城市生活變成田園牧歌,日子過得比詩還美麗
越繁華, 越虛假, 慾望少了, 內心也就靜了。 田園牧歌 2017年春分剛過, 北京延慶長城腳下一座小院中, 烤架上的麵包, 正如春日破土而出的嫩芽, 一點點萌發變大, 麵包的香味混合著綠植的清冽, 讓人垂涎迷醉。
屋子裡, 熊叔、熊嬸正各自手握一杯茶, 靜靜欣賞窗外的景物。
窗外細碎的春光 傾灑在萌芽不久的草木間, 輕撫着挨過冬季盛放的小花。
樸實的紅磚、綠瓦、碎石路, 隔斷了城市的喧囂, 任城中燈紅酒綠, 這裏雲淡風輕,分外安詳。
說起這座小院的主人, 正是64歲的熊叔和62歲的熊嫂, 兩人先前都曾在央視工作, 熊叔做一檔古典音樂節目, 熊嬸則是資深製片人, 幹了40多年, 最後在我們熟悉的《百家講壇》退休。
在紛繁嘈雜的城市中待了幾十年, 見慣了各種利慾薰心、爾虞我詐, 慢慢才悟得 唯有清心寡欲、平淡如水 才是生活最本真的內涵。
「擁有的越多, 就失去越多, 追逐的越狠, 就越會迷失自我。」
於是過最簡單純樸生活的這一想法 慢慢爬上他們的心窩, 退休後的熊叔熊嫂, 本就不愛交際, 這下更是有充足的時光 打理自己夢想的田園生活。
小院十多年前便已有了, 那時工作繁忙的他們, 想給心尋一處安放的花園, 於是十多年修修剪剪,精心打理, 才有了現在這處僻靜之地。
空閒時, 做點家常小菜, 種點花草蔬果, 讀書品茗,聽幾曲古典音樂。
地理位置欠佳, 卻收穫了難得的清凈。 小院不大, 卻足以安放田園牧歌的雅樂。
熊嬸喜歡花, 庭院中就隨意撒些花籽, 春風一過,五彩繽紛,滿院飄香。
熊叔也不閒着, 他怕熊嬸侍弄花草累, 便幫忙一同澆水,一起修剪, 遠離了城市的煙火, 安居在自己的小院, 自然的生活,純凈、簡單、怡悅。
春季綠意初萌, 夏季花紅柳綠, 秋季層林盡染, 冬季地覆白雪。
任時光靜靜流淌, 日子一天天滑過, 看似無意義的「虛度」生活, 心卻被其人其景暖暖地充實着。
每一天都屬於你自己, 快樂、悲傷就看你怎麼活, 或許這樣簡單快樂的生活太過迷人, 即便遠離都市, 熊叔熊嬸還是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而更讓老倆口聲名大噪的, 卻是他們自己烘焙的麵包, 北京麵包愛好者的圈子 甚至還有不少外國人, 都聞到了小院散發出的法式麵包清香。
周末或者小長假, 經常有人專程驅車幾小時, 只為吃一口熊叔熊嬸做的麵包。
而說起做麵包, 時光還要倒流回5年前, 那時尚未退休的兩口子, 憑着一股子熱愛, 開始學做甜點。
師父正是自己的兒子, 彼時兒子從法國藍帶廚藝學院 帶着法式西點藍帶勳章載譽歸來。
家裡不大的客廳, 瞬間變成了麵包製作坊, 各種新奇的廚具, 一面大大的操作台, 型號各異的烤箱把家中塞得滿滿當當, 而屋子的各個角落則飄滿陣陣甜香。
烘焙只為樂趣, 不為盈利, 但越是這樣不經意的嘗試, 卻愈能抓住麵包的靈魂, 吃過的人都說, 這麵包一口咬下去 能讓人咂麼出幸福的滋味。
有人請教熊叔做麵包的秘訣, 熊叔真誠地回答道, 真沒什麼秘訣, 用心,肯花時間,僅此而已。
真要說什麼不同, 那就是有一顆樂觀、熱愛生活的心, 時時能把各種困難化作樂趣。
比如麵包一周只做一次, 一次卻要耗費三次天時間, 幾十公斤的麵粉搬來搬去, 對老倆口的體力是個極大的考驗, 「從搬麵粉到最終麵包出爐, 需要無數次的彎腰,搬動, 我們就那麼點體力, 不過我們喜歡, 就當有氧運動了。」
即便如此勞累, 熊叔熊嬸還是堅持純手工, 用機器,味兒就不對了。 「鬼點子」多的熊叔還突發奇想, 給麵包放古典音樂聽, 說來也奇怪,聽着不同樂曲長大的麵包, 味道竟不盡相同。
或許是每一顆麥, 每一粒面, 在聽音樂的過程中, 感受到了旋律的躍動。
歲月流轉更迭, 不知不覺間熊叔熊嬸 已相伴走過30餘年。 從青絲到白頭, 甜蜜的時光早已悄然在平凡的生活中, 紮根發芽,枝繁葉茂。
這麼多年兩人相互理解, 相互扶持, 幾乎沒吵過架,紅過臉, 天氣好的時候, 兩人就暫時放下麵包, 相伴出門旅行。
田園牧歌, 陶醉於花香美食, 還有說走就走的旅行, 這讓不少年輕人都羨慕不已。
現代人普遍心浮氣躁, 生活中充斥着各種耀眼的虛假, 如果能過濾掉那些慾望, 真正地追尋內心的想法, 怎麼會拿「沒時間、不可能」 搪塞遮蔽自己想要的日子呢?
越繁華, 越虛假。 循着四季的律動, 自然能在喧囂的世界中, 找到一份從容優雅。
內心不亂, 便不會被外界左右。 慾望少了, 你就會獲得內心的平靜。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藝 非 凡 | 極 致 生 活 方 式 發 現 者 |
本文已獲 藝非凡 授權 微信號:efifan
原文標題:離開央視,這對126歲的夫婦,把城市生活變成田園牧歌,日子過得比詩還美麗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