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牽兩岸/老兵返鄉報親恩 朱泰榮見父得償所願

▲朱泰榮父親與家鄉親友們餐敘。(圖/朱泰榮提供) 大 中 小 由浙江寧波機場急馳回臨海老家,約莫是下午兩點多鐘光景。車子駛近杜橋車站前的小三角公園邊,還未停妥,外頭的炮仗、火花、沖天炮等已迫不及待地施放,而鼓號樂隊也開始震天價響的演奏起來。後座的堂哥捧著堂伯父的骨灰下了車,好多位姑嫂姨嬸立刻圍攏過來,悲淒哀切的嚎啕大哭起來,剛下車的父親只得趕緊上前勸阻,周邊至少有上百位親友群眾圍觀,現場一片混亂。迎靈法會在法師按流程儀式結束後,堂伯父的骨灰隨即送至山上墓園入葬。從民國76年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後,這次送回堂伯父骨灰,是父親第22次的返鄉之行,也是我在退役後,首次隨父親回到大陸老家探親。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星期,但所見所聞感觸良多。因為家中生活實在太苦,父親在民國38年跟隨國軍部隊來台後,將近四十年與故鄉斷絕音訊,即便已在此地結婚生子,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嚙心思念,應該是他們這一輩飽嚐流離顛簸滋味叔伯們的最佳寫照。開放探親隔年,父親從返鄉親戚口中得知,自己的父親已經過世,但老母親則仍然健在,即使再過一年就可達到最佳退伍年限,但他不顧長官的好意慰留,立刻提出退伍申請,如願在民國79年回到故鄉,和四十年未見的老母親團聚。父親在講到這段過程時雲淡風輕、波瀾不驚,但我從幾位表哥現場轉播式的描述中(如父親在最照顧他的姊姊的墓前哭到打滾,幾十位晚輩齊聲痛哭勸阻的場景),仍可適度揣摩體會,在得償那段40年無法與至親聚首的刻骨銘心相思所願,胸中塊壘盡去後的那種極端悲喜起伏的心情。奶奶過世,對於父親的打擊雖大,但他能在母親仍健在的時刻,盡到為人子侍奉親前的孝行,總算稍稍沖淡那股子欲養而親不在的痛苦。除此之外,這二十多趟返鄉探親之行,時間跨度了20多年,父親感觸最深的,便是大陸從貧窮到富裕的過程。剛開始返鄉的前面十幾年,根據父親的說法,家鄉的許多親戚們,真是「可憐兮兮,很多窮到連褲子都沒得穿」,於是每次回去,父親都會按照親戚們的家戶狀況,給予不同的經濟援助,但「最近這十年,大家都有錢了」。根據首次回鄉之行的觀察,對父親的說深表同感。雖然較為鄉下的親戚,日子過得尚屬一般,但住在市鎮區的堂哥輩們,則幾乎是家家都有好幾套房子,出則好(豪)車代步,購物餐飲更是毫不手軟,生活水平直逼台灣大都會區,而老家在大陸卻連第三線的城市都還算不上;至於那些到外地省份做生意的子姪輩,年收入在百萬人民幣以上的,更是所在多有。和父親同時來台的堂伯父,終於能夠魂歸故鄉,也算了卻其心願。而週邊親朋老友們逐漸凋零,看在近90歲的父親眼裏,自是不勝唏噓。不過,他把台灣及浙江都看做是自己的家鄉,一個是出生地,消磨了二十年光陰;一個是安身立命之所,住了超過一甲子,「你看看,兩岸還有什麼好分的?」仔細想想,還真是這樣!
▲堂伯父骨灰送回老家後,在戶外舉行迎靈法會。(圖/朱泰榮提供)作者:前國防部青年日報社上校社長朱泰榮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