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報報/「我不是潘金蓮」獲封「馮小剛喜劇巔峰之作」
![]()
「我不是潘金蓮」獲封「馮小剛喜劇巔峰之作」。 大 中 小 馮小剛喜劇二十年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全球首映會11月15日在北京盛大舉行。首映會別出心裁的以表演秀的形式進行串聯,回顧馮小剛導演的經典喜劇作品,藉『我不是潘金蓮』電影首映之際,向馮小剛喜劇電影二十年致敬。首映當晚,『我不是潘金蓮』再創口碑新高度,憑藉突破性的方圓畫幅、反映老百姓普通生活的人物刻畫、笑中帶料的第三種幽默打動現場2500位觀眾,馮氏喜劇風暴席卷首映現場。『馮小剛喜劇二十年里程碑』、『2016年度最佳影片』等好評強勢誕生。
有力量的喜劇!《我不是潘金蓮》被封『馮氏喜劇巔峰之作』
難得一見!方圓之間用幽默方式講述中國式寓言根據新華娛樂報導,馮小剛喜劇二十年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全球首映會在11月15日,以『我把喜劇獻給你』為主題在北京隆重舉行。當晚,《我不是潘金蓮》正式與觀眾見面,馮氏幽默風暴再度席卷全場,征服現場近2500位觀眾。放映過程中觀眾笑聲掌聲不斷,全場共計86次笑聲,8次掌聲,更在放映結束後,主要工作人員上台時揚起了歷久不衰的掌聲。2500位觀眾盛讚《我不是潘金蓮》為『馮小剛喜劇生涯二十年的里程碑之作』、『提前鎖定2016年度最佳國產片』。甚至有觀眾力讚『如果你覺得張藝謀的《活著》很厲害,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很讚,那這部片子帶給你的觀影超過以上兩部電影之和,五顆星推薦!』做為馮小剛睽違三年的回歸初心之作,《我不是潘金蓮》在題材、故事、形式、立意等方面大膽革新。影片改編自劉震雲同名小說,描繪了一段農村婦女李雪蓮十年『正名』之路,范冰冰攜手一眾實力男演員同台飆戲,精彩的劇情讓觀眾應接不暇,直呼過癮。本片在國外斬獲了第41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特別展映單元),並在第64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榮獲最佳女主角銀貝殼獎和最佳影片金貝殼獎兩項大獎。在大陸國內的試映會也收獲無數好評。當晚首次觀看的觀眾們更是紛紛表示看了一部『難得一見』的電影,不止故事講得酣暢淋漓,最難得的是在荒誕的故事背後訴說道理,在幽默中讓人深思。張國立大讚:『這是一部有力量的喜劇!』劉震雲表示:『用喜劇概括馮小剛是不夠的。』他認為自己的小說其實並不適合改編成電影,『電影元素可以另起爐灶,但世界上再也沒有這樣的國家能用幽默的方式描述苦難,馮小剛能看到這種民族態度,所以他能拍出別人拍不出來的好電影。』自《我不是潘金蓮》首次以圓形畫幅亮相以來,圍繞這個『圓』就一直熱議不斷。實際上不止圓形,馮小剛創造性的採用圓、方、寬銀幕三種畫幅結合的方式來拍攝,是一次技術與藝術雙重創新的先鋒試驗。中國人講究『天圓地方』,而李雪蓮的故事也在方圓變化之中成為了一個無奈無解又詼諧的中國式寓言。《我不是潘金蓮》以獨特的構圖和美學呈現,讓首映現場近2000名觀眾仿佛置身於江南園林之中,一品方圓之美。不少觀眾看完後忍不住讚嘆:『人情的圓,法制的方,畫幅的變化完美結合了劇情』『原以為方圓鏡頭是玩票,沒想到是我膚淺了,方圓變化太自然、太巧妙了』『美得讓人心顫,每一幀都像中國畫』。
讓人成為人,馮小剛被稱『最懂大陸人的國民導演』
老辣細緻!觀眾齊讚『荒誕幽默只服馮小剛』二十年歡聲笑語,二十年熱血征程,從1996年到2016年,馮氏喜劇品牌一步步建立,帶給觀眾歡笑的同時也影響著彼此的人生。馮小剛樹立了特色鮮明的馮氏幽默招牌,他屢屢準確把握觀眾的喜劇脈動,創作出眾多膾炙人口的電影佳作。二十年間觀眾已形成了如約而至的習慣,翹首以盼這位『老朋友』奉獻自己最新的『喜劇饕餮』。三年磨一劍,馮小剛這部最新力作《我不是潘金蓮》所述假離婚故事也是與現代社會現狀不謀而合。這也是馮小剛和劉震雲這兩位『喜劇老司機』的四度合作。馮小剛作品著眼於尋常人物的創作視角、幽默的語言風格等深受觀眾喜愛,被觀眾形容為『最懂大陸人的國民導演』。馮小剛此次拍攝《我不是潘金蓮》可謂回歸初心之作,雖然已近耳順之年但仍將自己稱為『青年導演』。電影拍攝過程中更是放下了過去所有的經驗重新學習,像一個新人一樣去嘗試、去探索。『任性』老頭馮小剛在電影之路上始終堅持著自己的藝術追求。與馮小剛在戲裡戲外都親如父子的李易峰形容馮導為『年過半百的「年輕人」』,還表示自己受影響最深的一句話是『導演不是一個名字,而是一個動詞,我們作為青年演員更不該鬆懈。』首映結束後,不少觀眾自發鼓掌,向這位敢為人先、不斷開拓的電影人致敬。有影評人大讚『老辣細緻,馮小剛仍有敢於針砭時弊的勇氣』『荒誕幽默只服馮小剛』『大陸電影的前景不在是否衝破500億(以人民幣計算,以下同),而在於有多少這樣的電影人』。更有觀眾激動表示:『馮小剛還是那個神一樣的馮小剛』『給馮導打一百分不怕他驕傲』。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