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41′S 大陸南極科考隊刷新海上最南科考紀錄

2月1日,科考隊員及船長和駕駛員等在「雪龍」號頂層甲板合影留念。 大 中 小 大陸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的『雪龍』號科考船日前行駛到南緯78°41′羅斯海水域。這是『雪龍』號在南半球到達的最高緯度,也刷新了全球科學考察船在南極海域到達的最南紀錄。根據新華網報導,羅斯海是南半球最高緯度的邊緣海,也是船舶所能到達的地球最南部海域,歷史上首次衝擊南極點的極地考察先輩、挪威籍探險家羅阿爾•阿蒙森正是選擇在羅斯海鯨灣附近登陸。隨著羅斯冰架東部前緣逐年崩解後退,鯨灣岸線後移,水面不斷向南擴大。『雪龍』號船長朱兵介紹,當日抵達這一新出現海域後,由於缺少水深、海底地形等一系列航行基本資料,只能一邊用水深儀掃描一邊摸索前進。憑藉『雪龍』號在極地多年的航行經驗,結合衛星影像圖、氣象資訊等進行綜合分析,科考隊才得以駛入這片嶄新水域開展科考作業。與航行挑戰共存的,是這片海域不容忽視的科考價值。第33次南極科考隊領隊孫波介紹,羅斯海從未像現在這樣成為國際科考競相研究的重點。多國科學家認為,羅斯海保留著地球最後一個海洋原始生態系統,是最有可能揭示南極生命史的地方,更是研究氣候變化對南極乃至全球影響的天然理想實驗室。抵達該海域後,科考隊利用箱式採集器和重力柱狀取樣器、生物垂直拖網、溫鹽深度儀、磁力計、重力儀等設備進行了考察觀測。這也是人類首次對這片新出現最南緯度海域開展的綜合科學調查。孫波說,透過對海底沉積物等一些資料的調查,可以加深對羅斯海底層流與沉積搬運機制的認識,驗證海盆演化歷史;透過海洋地球物理斷面調查,可以發現海底洋殼重力和地磁異常,研究海洋地質構造、重新認識海底擴張史。此外,這片海域此前一直被厚厚的冰層覆蓋,透過水文、化學、生物學、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可以瞭解冰架水、底層水形成與變化,認識羅斯海深部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演變。
在『雪龍』號停泊位置遠眺羅斯冰架前緣(2月1日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