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雙8.7強震逼近?南海海槽「連震模式」恐讓東亞大亂!

在全球最活躍的地震帶——「環太平洋火環」上,日本再度站上焦點。

根據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最新發佈的評估報告,南海海槽未來30年內發生規模8.7以上地震的機率高達80%以上,其中甚至存在「連2震」的可怕可能性!😱

🌏 南海海槽再拉警報!日本地震風險提升,災難可能連震雙爆?這意味著,從靜岡縣延伸至九州東南海域長達900公里的南海海槽一旦「半斷裂」,可能會出現「東側先震、西側隨後」或反向發生的情況,地震強度皆可達8.7級甚至規模9級,破壞力難以估計!🔥

📍 什麼是南海海槽?為何這裡成了地震「定時炸彈」?南海海槽位於日本本州、四國及九州之間的外海,為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帶。該處地殼活動極為頻繁,是世界知名的高危斷層帶。歷史上,南海海槽曾於1944年、1946年接連爆發昭和級大地震,造成上萬人死亡與嚴重海嘯災情。

專家警告,南海海槽目前處於「能量積蓄期」,若一旦釋放,將可能觸發海嘯、地震、火災、建築倒塌等多重災難,影響範圍橫跨靜岡、愛知、三重、和歌山、高知等地區,甚至波及關西圈的大阪與神戶等人口密集都市。

💥「半斷裂」連震機制曝光!一震不夠,兩震接踵而至?地震調查委員會特別指出,過去日本南海海槽斷層有可能「分段發生」,即第一段(東側)先發生8.7級地震,數小時或數天後,第二段(西側)接著發生同等規模地震。

這種「雙震模式」被稱為「半斷裂連動」,不但讓第一次災情未處理完就接著面對第二次災難,更會大幅增加緊急應變與救災的複雜性。🤯
根據日本內閣府模擬,若這樣的「連震」發生,死亡人數恐突破30萬,經濟損失高達270兆日圓(約1.8兆美元),等同於日本半年的GDP產值!

🌊 最可怕的是海嘯!高達30米的水牆衝上海岸線除了地震本身帶來的損害外,更可怕的是緊隨其後的巨大海嘯。根據防災模擬,南海海槽一旦發生規模9級地震,將可能產生超過30米高的海嘯,瞬間吞沒沿海城市。

部分低窪地區甚至可能在5分鐘內遭到海水淹沒,避難黃金時間極短,若當時發生在夜間或冬季,更會讓災害死亡率大幅上升。🔥

台灣會受影響嗎?這波強震風險會傳到哪裡?身處地震帶的台灣同樣面臨威脅。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日本南海海槽距離台灣約1300公里,若地震發生並伴隨海嘯,最快2小時內海浪可抵達台灣東北角與北部沿海地區。

雖然經濟部與氣象署已建立海嘯監測系統,但台灣多數海岸線開發密集,一旦發生高強度海嘯,仍可能造成損害與交通癱瘓,甚至影響港口、工業區等關鍵基礎設施。

香港也安全嗎?其實沒那麼放心!許多香港市民認為香港是「地震免疫區」,但事實並非如此。學者指出,香港以南海底其實存在活躍斷層,具備發生規模6至7級地震的可能性。尤其在南海周邊板塊壓力集中情況下,一旦南海海槽爆發強震,海底連動效應恐波及香港及珠江口一帶。
加上近年極端氣候與海平面上升,若遇強震引發海嘯,香港中環、尖沙咀、銅鑼灣等臨海商圈都有可能受到波及。

🚨 預警時間極短,東亞城市需加快防災建設儘管地震與海嘯在地理距離上看似「遠在天邊」,但科學證明地震波與海嘯傳播速度極快,一旦發生強震,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地難保毫髮無傷。
專家呼籲東亞各大城市必須超前部署,包括:
強化港口與低窪區的防潮設施
強化地震建築標準與結構耐震性
建立更全面的海嘯預警系統
推動社區地震逃生演練與避難所設置

💡Japhub小編有話說日本南海海槽的「雙震模式」無疑為整個東亞敲響警鐘。不只日本,台灣與香港同樣身處風險之中。或許我們無法阻止大自然的震動,但可以在面對未知時多一分準備。
當你滑手機、搭捷運、吃晚餐時,地底下也許正悄悄累積能量。比起恐懼,更重要的是:我們準備好了嗎?
請加入【日本集合Facebook】、【日本集合2.0Facebook】及【IG: Japhub】隨時接收我們的最新資訊!

請加入【日本集合Facebook】、【日本集合2.0Facebook】及【IG: Japhub】隨時接收我們的最新資訊!
>> 加入日本集合Patreon,小額支持我們繼續創作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