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提醒變成外交爭議, 中方怒斥「惡意操作」!
赴中旅遊學習竟被官方「提醒」?日本貼文引爆外交火藥桶,中國強烈反擊背後藏著什麼矛盾?
一紙「安全提醒」丟出,外交場上火藥味十足
最近,日本外務省在官網發出一則針對中國的「安全提醒」,提醒日本學校在考慮赴中國進行修學旅行時,得三思而後行,強調「治安不穩」可能帶來風險。這看似一紙通知,實際上卻像是丟進中日外交關係裡的一顆震撼彈。
中國外交部不客氣地回應:「這是在惡意渲染、炒作風險!」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更在記者會上明白表示,中方對日方這種行為感到「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並已經透過外交管道正式抗議。
中國方面也再三強調,自己是個「開放、包容又安全」的國家,歡迎世界各國的旅人、學生和商人來訪。
日本為何出手?背後其實有「案」可循
這波風波並不是無中生有。根據日本媒體報導,去年深圳曾發生一名日本小學生在上學途中遇襲身亡的悲劇,兇手也在近期被中國依法判處死刑、並已執行。但這樣的個案,日本方面似乎放大來看,並將其拉高為整體治安風險。
日本外務省甚至在官方文件中指出,中國的公園、學校、地鐵站等人群聚集地,近期「頻傳持械傷人案」,甚至有日方公民成為受害者,這讓不少日方教育界人士開始猶豫:修學旅行還要安排去中國嗎?
中方反擊:你們是把政治當安全在打牌!
對於日方這樣的警示措辭,中方當然不買單,甚至認為這根本是「政治操弄」:中國認為,個案不能代表整體社會風氣,更不該拿來打擊雙邊交流。
郭嘉昆也重申,中國不會因為這樣就改變歡迎外國人的態度,反倒希望日方能冷靜處理,不要讓政治情緒干擾人民正常的文化和教育往來。
從修學旅行看見兩國的「安全觀」落差
其實這次事件說穿了,是中日兩國對「安全」這件事的定義和期待出現了巨大落差。
對日本來說,一個陌生人靠近講話就可能是警訊;但在中國,群體互動的社交節奏和文化氛圍本就更貼近,這種「緊繃防備感」自然就顯得太過敏感。
![]()
而且,日本社會向來對青少年出國修學的安全把關極嚴,這也讓政府在「疑似風險」出現時,寧願先發警示、先保守處理。
只是這樣的方式,在中國看來,便像是「用放大鏡在找碴」,無疑為原本就敏感的中日關係增添不少變數。
中日信任赤字,這次只是冰山一角?
從歷史爭議、領土問題,到現在的安全觀衝突,中日關係一直處在微妙的角力之中。
這次的「安全提醒」事件,不過是另一個讓雙方信任赤字浮上檯面的案例。
而且,當國內輿論壓力愈來愈大、政治操作空間愈來愈小,雙方若再沒有建立起一套更高層次的互信機制,這種小事就可能變成外交大地震。
Japhub小編有話說
其實就事論事,任何國家出於對國民安全的考量,都有發出安全提醒的權利。
但如果這樣的提醒帶著政治濾鏡,甚至導致彼此間的不信任進一步升高,那只會讓原本可以好好發展的民間交流變得愈來愈困難。
中日之間本就歷史包袱沉重、輿論氛圍敏感,這時候任何一句話、任何一個公告都可能被放大成外交爭議。
希望未來雙方在應對這類事件時,能少一點對立,多一點理解;畢竟無論是修學旅行還是文化交流,背後都是無數年輕人的期待與機會,錯過了,才是真的可惜。
請加入【日本集合Facebook】、【日本集合2.0Facebook】及【IG: Japhub】隨時接收我們的最新資訊!
請加入【日本集合Facebook】、【日本集合2.0Facebook】及【IG: Japhub】隨時接收我們的最新資訊!
>> 加入日本集合Patreon,小額支持我們繼續創作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