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本身會不會就是一個黑洞?所以我們人類,永遠不可能離開宇宙
正好在整整4年前,天文學界的一條消息沖上了各國熱搜: 人類拍攝到了第一張非電腦制作的、真實的黑洞照片。照片的主角距離地球5500多萬光年,品質則約為太陽的65億倍。這意味著,人類距離解開黑洞的謎題又近了一步。
但,你有沒有想過一種可能——人類其實根本不用靠近黑洞,因為我們本身就在黑洞之中?正如尼采所言:「當你在凝視深淵時,深淵也正在凝視你」,你在地球遙望黑洞,看見的那無盡漆黑中,卻也可能有著另一個「你」,正與地球上的你相望。
這看似是一個荒誕無度,還十分燒腦的假設,但實際上卻并非空穴來風,反而有著一定的科學依據。要解釋這一切,還得從宇宙大爆炸時,誕生的第一個黑洞說起。
黑洞的誕生宇宙中第一個黑洞是怎麼誕生的?要解答這一問題,我們首先需要知道黑洞到底是什麼。
天文學界,科學家對黑洞的定義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
什麼是時空曲率,什麼又是事件視界呢?用我們小時候都玩過的蹦床打個比方:我們往下落到蹦床上時,蹦床的表面會發生形變,以我們的落點為中心,越中心就承受越多的重量,往下墜的程度也會越深。
在此基礎上,我們的落點就像黑洞,以它為中心,周圍發生形變的部分就是它的事件視界,而這部分形變的程度,就是它的時空曲率。
一旦進入黑洞的事件視界里,天體都會像落到蹦床凹陷區域的小球一樣,控制不住地朝它的中心旋轉著滾動。而黑洞又有著極大的品質,不僅僅像地球一樣的行星會被它吸引,連像太陽一樣的恒星也難逃捕捉,甚至是它發出的光,都會通通被黑洞「吞進肚子里」。
那麼,這樣像饕餮一樣「吞噬一切」的黑洞又是怎麼誕生的呢?現今天文學界廣泛認同的說法是:黑洞是由恒星演化而來的。
恒星是有壽命的,它在活躍時,其內部其實一直在進行核聚變反應,核聚變會向外產生光和能量。而核聚變的原料是氫,它并不是無窮無盡的,總有用完的一天,到那時,恒星的壽命就走向了盡頭。
看看我們頭頂的太陽,以它為例,太陽內部的氫就可以支持它燃燒大約100億年,而到今天,太陽還剩大概60億年的壽命。看來,人類還遠遠不到擔心太陽演化為黑洞的時候。
一旦恒星死亡,就再也沒有核聚變反應產生向外的能量抵抗它自身的引力,由此,恒星的所有物質都會向內坍塌,被壓縮成一個小點,成為新生黑洞的中心。這個小點,在天文學中被稱為「奇點」。
此時,黑洞周圍的一切天體都會被它的引力吸過去,隨著它吸收的天體越來越多,它的體積和品質也越來越大,于是又可以吸收更多的物質,甚至連其他恒星發出的光也無法逃脫。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黑洞的照片中,所見中心漆黑球體周圍一圈一圈的光,即是正在被其引力拉扯、吞噬的恒星。
你可能會好奇,一個恒星到底要被壓縮到多小才能有如此威力呢?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對此做了計算,得出了史瓦西半徑。
太陽的史瓦西半徑約為3公里,地球的史瓦西半徑則只有9毫米。也就是說,如果太陽成為黑洞,它的中心將只是一個半徑為3公里的小球,而地球如果是這樣,它的中心半徑則只有9毫米。
第一個黑洞的悖論結合以上所述的理論研究,黑洞誕生及演化的路徑似乎已經非常清晰了。然而,天文學家們卻一個又一個地發現了與這些理論相悖的現象。
根據黑洞誕生理論,由于物質的坍塌和壓縮, 每個黑洞在誕生之初的體積都不會太大,最多可能只達到幾千公里直徑的大小。人類已知的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品質卻約為太陽的660億倍,這就代表著, 它需要吞噬其他星體上百億年的時間才能形成如此規模。
而人類已知宇宙的年齡,自宇宙大爆炸誕生至今,也才138.2億年,也就是說,這些超大的黑洞,在宇宙誕生之初就存在了,甚至隨著宇宙大爆炸同時誕生。
黑洞是恒星的終點,大爆炸是宇宙的起點,那麼,在宇宙大爆炸前的一片虛無中,那些超大黑洞的前身,又會是什麼呢?
有人提出,黑洞中心看似很小,卻因其吞噬了無數天體,實際上有著無線廣袤的空間。因此,黑洞的「奇點」,可能正是另一個宇宙,甚至就是我們所處宇宙的另一個時間點的模樣。
照這麼說,我們生存的地球其實就處于一個巨大的黑洞里,我們所在的宇宙實際上就是一個巨大黑洞的內部。而隨著時間流逝,當我們所處的宇宙中最古老、最巨大的黑洞將一切吞噬,過量的物質堆積可能使宇宙大爆炸再次發生,于是一切又都將重新來過。
巧合的是,天文學界將宇宙大爆炸開始的那一個點,也稱為「奇點」,和黑洞中心的名稱一樣。這難道在冥冥之中暗示著「開始即是結束,結束即是開始」的宇宙奧秘嗎?
黑洞內部的「哲學」要想真的解開一切關于黑洞的謎題,或許只能期待有朝一日人類可以真的進入黑洞。然而,這樣的期望卻壓根就不可能實現,這不是因為科學技術的壁壘,而是就像人類被某種宇宙意志所阻止一樣。
對于黑洞,有一個廣為人知的說法:黑洞內部是五維空間。什麼是五維空間?這是一個數學的范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空間和時間可以相互轉化,時間是空間存在的另一種方式,在我們所生活的三維空間里,再加上一條時間線,即可形成四維空間。
在四維空間的基礎上,隨著時間的變化,事物會發展成不同階段,于是還會形成一個人們可觀測這些不同階段的新的三維空間。因此,四維空間之上,還應加上一層,即為五維空間。
若黑洞內部是五維空間,那麼人類就可用感官觀察到古往今來,自宇宙大爆發后發生的所有事情,甚至是以后將要發生的事情,可謂是真正的「博古通今」,而「穿越時空」的行為也就此可以成真了。
就像電影《星際穿越》中演繹那樣,進入黑洞內部后,所有事件的時間線就像琴弦一樣在男主角面前展開,他撥動「琴弦」,竟然真的給了處在過去時空的人類以信息,人們由此解開了蟲洞飛行器的難題,得以搬離地球,前往新的家園。
然而,根據現有的理論,處在三維空間中的人類永遠無法進入五維空間。就像螞蟻在球面上爬卻只會認為自身在一個平面上一樣,低維空間的生物無法理解高維空間的存在,更遑論高維空間中的生物。這是人類自身的觀感帶來的無法突破的限制。
黑洞的奇點中可能隱藏著宇宙的秘密,而人類永遠無法理解黑洞內部的模樣,就像「造物主」對人類設置了永遠無法解開這個秘密的規則一樣,人類被迫永遠待在宇宙中,永遠無法得知「造物主」的身份,這樣一來,「造物主」就可以永遠舒舒服服地觀察人類,觀察整個宇宙。
也有一種理論認為,五維空間就在我們身邊,只是因為我們是三維生物,才無法感知到它的存在。照這種邏輯,是否也可能因為我們就處在黑洞之中,所以才無法觀測到黑洞內部的景象呢?這麼看來,是否又因為我們就處在黑洞之中,所以我們才無法離開宇宙呢?
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道家提出了這樣一種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生于道,萬物又歸于道。這難道不像黑洞創世的假說嗎?或許我們的老祖宗早已參透了一切:黑洞吞噬萬物,造成了宇宙大爆炸,之后我們誕生,最終又會被黑洞所吞噬,開始一輪新的宇宙大爆炸……
所有的一切好像一條銜尾蛇一樣被連接到一起,宇宙的存在就好像圓周率一樣永遠繼續卻永不終結,在一場循環結束后又開啟新一輪的循環。「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增加就是減少,減少就是增加,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一即萬物,萬物即一,開始即結束,結束即開始。
古代哲學家曾計算過,12億9600萬年后,現在所發生的所有一切都會重來一遍。人類或許永遠無法解開黑洞和宇宙的秘密,但無論再過幾個12億9600萬年,人類都會一直走在探索、研究的道路上。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對人類勇氣的最美贊歌。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