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腸道息肉!大部分腸癌都是「由它病變引發的」 有3個癥狀要及時檢查:是癌變後的表現
大腸癌又稱結直腸癌,絕大部分的腸癌是由「息肉惡變」產生的,從息肉到癌症,這個過程很漫長,至少需要10年。如果能在此期間及時排除隱患,就能大大降低惡變風險。
腸息肉的出現與基因遺傳、炎性刺激、環境和飲食等多方面都有關係,對於有息肉家族史、本就患息肉的高危人群來說,如果近期突然有以下三個癥狀找上門來,當心就是息肉癌變後的表現:
01 便血
無論是腸道息肉或腸癌,患者進入病情發展期之後,都可能會出現大便帶血、混合樣血便、黏液血便等癥狀。
特別是腸癌進入中晚期之後,由於癌腫破壞了腸道間質內的血管、部分癌組織因缺血氧糜爛壞死,患者腸道出血量會逐漸增多,這些血液與大便、粘液混合在一起,患者即可排出混合樣血便。
而當腸癌合併了感染、造成炎症之後,患者排便還會發生改變,甚至是會有膿液、膿血排出,有時糞便中還可能會夾雜壞死組織、血塊;
02 排便習慣改變
腫塊屬於腸道內的異物,它在形成並持續增長的過程中,會對腸道黏膜造成一定刺激,同時還可改變腸道黏膜分泌,導致患者排便頻率發生變化。
根據臨床資料顯示,大腸癌患者在最早中期最為常見的表現就是晨起假性腹瀉、排便頻繁、有排便不盡感等。
甚至是患者在夜間,都可頻頻出現便意,但每次排便量並不多,且大便多不成型。
03 大便變細
除了不成型糞便、黏液便、混合樣血便之外,腸癌進入中晚期之後,患者還可能會排出成型的大便,但這種糞便往往是小扁條、小細條樣,又或者是大便一側有明顯的凹陷痕迹。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癌腫已經增長到了一定程度,甚至是向著腸壁形成了周徑浸潤,它造成了腸腔異常狹窄和梗阻,患者在排便過程中,癌腫又對大便造成了擠壓,進而改變了糞便形狀。
在腸梗阻嚴重的情況下,患者還可出現排便困難、便秘、腹痛等癥狀。
大部分的腸道息肉是沒有任何癥狀,出現以上三種情況一般都是比較晚期了,或者說息肉相對時間長了,比較大,比較多。醫生建議:四十歲以上的人群,至少要去做一下胃腸鏡,了解胃腸道的情況。如果比較喜歡肉食,或者有反酸、脹氣,大便不規律,不管多大年齡,建議都要去醫院去做一下胃腸鏡檢查。
文章參考:搜狐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