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那樣窮過,你不會懂!你不曾富有過,你不會懂! | 上班
富與窮之間的差別...原文:(一)
先來說個小故事吧。從前有個窮人很窮,一個富人見他可憐,起了善心,想幫他富起來。富人送給他一頭牛,囑咐他好好開荒。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誰知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窮日子比以前還過的艱難。這時窮人就想了:一頭牛吃我家三口人的口糧,這事不能幹!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救救急,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窮人的計劃如願以償,只是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羊。窮人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些,雞蛋立刻可以賺錢,日子立即可以好轉。窮人的計劃又如願以償了。但日子並沒有改變,等不到雞生蛋,日子又艱難了,又忍不住殺雞吃,終於殺得只剩最後一隻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破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是救急不救窮,是貧窮的本質。你不能說窮人不努力不思變,故事中的窮人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日子好過一點,並做了相應的調整。可是最後依然沒有改變貧窮。原因不僅僅是思維觀念的落後,更深層的原因是他們根本沒有充足的社會和經濟資源把財富轉化為資本,也就是說,窮人的現有經濟條件根本養不活那頭能生財的牛,於是只好坐吃山空。
(二)
可是看過這個故事的你,可能還是不認可我上面所說,你也許會說窮人意志力差,已經都苦了這麼久了,為何不能再堅持一下?一再地向現實妥協和退讓,可不就是只能導致這樣的結果嗎?不是只有我們這樣想,有一位美國作家也是這樣想的,她是一個極受歡迎的美國白人專欄作家,為了搞清楚窮人到底如何生活,她假裝窮人,混入美國底層,看自己能不能憑借努力成功「脫貧」,之後她將這段經歷寫了一本書名叫《我在底層的生活》,在2001年出版。這本書盤踞亞馬遜暢銷書榜長達12年。澎湃新聞的作者吳太白關於此書寫到:
在時薪低到6-7美元的情況下,芭芭拉和餐館女招待們端盤子收桌子跑來跑去連續工作8小時。為了讓顧客們按時就餐,她們隻能在人少的下午吃一份熱狗麵包,臨下班之際,芭芭拉問同事:你家在哪兒?同事說,我住膠囊旅館。「你瘋了嗎!為什麼住旅館!你今天的工資只夠付一天的房費!」女招待像看白癡一樣地看向芭芭拉:「呵呵,你以為我不想租房嗎?你倒是說說看,我去哪裡找到押一付一,甚至押三付一的保證金?」芭芭拉掀開底層世界的布簾,讓我們看到勞動者領著按天結付的薪水,沒有健康保險。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兼職兩份以上的工作。即使他們努力到了極致,也無法擺脫貧困。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世界以另一套邏輯運轉,讓貧困哺育貧困,讓困境自我循環。正如哈佛大學SendhilMullainathan的研究指出:
窮人的思維帶寬被眼前的危機占滿了,他們沒有多餘的空間來考慮長遠。他們每天疲於奔命,腦海中隻剩下兩個問題:「今天睡哪兒」和「今天吃甚麼」。因此,一切的行動和決策隻為了解決今晚的一張牀和一頓飯。對於基本沒有受過太多教育的底層窮人來說,很難實現你口中的改變命運。就像你對著一個快要渴死的人,你跟他說你要思考出路要努力奮鬥,前面不遠處就是綠洲了啊。可是你知道嗎?他已經快要渴死了,他沒有太多力氣去支撐,他的願望是不要讓他走了,如果現在這裡有口井,夠喝多久,他就願意在這個一無所有的沙漠裡獃多久。窮到怕的人,隨便一頓飽飯,就已經足夠讓他滿足和開心好幾天。你說,以很多人的努力程度根本不到拚天賦的地步。可有些努力,本身就已經是生命的饋贈了。
你沒有那樣窮過,你不會懂!
(三)
前兩天聽一個同事說,他的表哥北漂7年,有一個三歲多的兒子。前兩年,終於和媳婦兒在北京買了一套兩居室。買房的時候,找親戚朋友借了個遍,加上公司給外地員工購房提供的低息貸款幾十萬和他們自己存的一部分錢,好不容易才湊齊了近200萬的首付款。因為要盡快把親戚朋友的借款還掉,所以除了家裡必要的日常開支,他們平日很節省,除了工作餐和推脫不掉的聚會應酬,幾乎不在外面吃飯,更談不上甚麼旅行。加上月供一萬多的房貸,他們的日子過得不輕鬆。同事聊起他表哥的時候,一臉不解,北京房價那麼高,以他們目前的經濟條件,完全可以在老家來買個大別墅了,再回來做個小生意甚麼的,還能不比他們在北京過得快活多了?他說,你看他倆現在被一個房子綁在北京了,壓力那麼大,還擔心哪天萬一丟掉工作這麼多房貸又怎麼辦,每天一睜眼就是今天需要多少開支哪裡可以省一點的日子,過著還有甚麼意思?我問同事,那你表哥有跟你說為甚麼不回來嗎?我同事無奈地笑笑,現在他是北京人了唄。我跟著笑了笑,對啊,還有那麼多人在北京漂著,他們多麼渴望有一天也能在那個城市留下來成為北京人。你表哥一家雖然過得辛苦,可總歸求仁得仁了。
你沒有一顆闖蕩的心,也不曾有一個能在一線城市落地生根的本事,你不會懂!
(四)
今年3月,網上曬出王思聰在北京某ktv一天的消費單,每張消費單都不低於20萬,加起來總共花費超過250萬!網上有很多人對此議論,有人說真浪費,一頓大酒就玩出去了,250萬給窮人做福利多好啊;還有很多人問,250萬啊,怎麼就能在ktv一晚上就花出去了,怎麼花的?我記得王思聰在他的微博裡有這樣一句「和自己身家匹配的消費標準」。據稱王思聰現在的個人資產是60億,可花250萬唱k,其實不過也就是占他總資產的0.000417罷了,在我們普通人的世界裡花個幾千塊唱k就很奢侈了,但在王思聰那裡不過也就是九牛一毛。更何況我們根本不知道富人的消費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祕密:是單純玩樂?是從中尋找商機?還是其他甚麼目的,根本不是普通人所能了解的。王思聰有一句話很有名。「我不在乎朋友的家世,還是要看人本身,是不是好玩、人品好,有錢沒錢太不重要了。反正都不如我有錢。」在普通人大談如何增進有效社交增加人脈的時候,真正的有錢人壓根沒考慮這個。
你沒有那樣富過,你不會懂!
(五)
在我們考慮很多事情的時候,都習慣從我們自己有限的經驗出發,對未知的事情進行揣度。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那些經驗也許並不適用。比如對你有著相同目標和想法的人來說,條條道路通羅馬,這個道理也許適用。可別忘了,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他們的目標可不是到羅馬去,也許要去更遠的地方,一個你現在壓根都還沒想過的地方,那麼你的經驗對於他們來說就不適用了。努力與否也是同一個道理。對於我們來說,學生時代不努力讀書就是不思進取,出身社會不努力提升自我就是不思進取,可對於那些窮得叮噹響的人來說,學習才是不思進取,報個什麼學習班還不如吃一頓好的來得實在。在《了不起的蓋茨比》裡有一句話說的是:這個世界上的人並非都具備你稟有的條件,就像我們之所以能夠在沙漠裡勇敢前行的原因,難道不是因為包裡還有壺水嗎?我們知道這水還能讓我們再撐上一段時間,但很多人的包裡已經沒有水了,但你並不知道,你還在批判和指責。有太多你壓根都沒有機會去深入了解的人和事,坐在自己身旁的同學同事經歷過什麼,他們為什麼會突然放棄原本很好的工作,他們為什麼天天在上課的時候打瞌睡,更別提那些跟你幾乎沒有任何交集的陌生人了。我記得《月亮和六便士》中寫到:面對地上的6便士,和夜空中最美的月亮該如何選擇。當你低頭撿6便士的時候,也許你擁有了物質的財富,但你卻錯過了觀看到最美月亮的機會;當你抬頭看著月亮,用畫筆畫下月亮獨一無二最美的樣子,也許這幅畫的價值是一萬倍的6便士。對於那些口袋裡還有錢的人來說,或許會選擇後者;對於那些已經口袋空空的人來說,他根本看不到月亮有多美。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選擇,你能選擇欣賞明月,隻能說你幸運。各個階層成長起來的人有太多太多,任何路子都有任何路子存在的道理,在考慮選擇的不同時,多去想想約束的不同。對於我們不了解的群體和生活,多一分敬畏或感恩吧。
這個世界也已經不缺批判辱罵,不缺弱肉強食,缺的是獨立思考和理解寬容。via moneyaaa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