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床睡能培養寶寶獨立嗎?沒有絕對依賴就沒有真正獨立!">

一個依戀感沒有被滿足、情感精神上處於飢餓狀態的兒童,也無法做到真正的獨立。了解多點兒童心理學 ,創造自己的育兒經!文/侯瑞鶴(紫藤親子育兒)生了寶寶之後,看着睡在身旁的寶寶紅撲撲的笑臉、還有一呼一吸間微動的鼻翼,可能是很多媽媽記憶里最幸福的畫面。但過不了多久,很多媽媽可能就會為要不要和寶寶分開睡而糾結。一位遠嫁美國的朋友,生完孩子後就遭遇了西方的養育文化,相撞第一步即是新生嬰兒睡哪裡的問題。按照西方常規的做法,寶寶不但要分床,還要分房睡。在醫生的建議下,六個月後媽媽把孩子放到了嬰兒房,還安裝一個電子保姆。開始時小嬰兒不停地哭鬧,媽媽不得不一夜多次起床到嬰兒房照看寶寶。西方的丈夫認為媽媽應該堅持讓孩子哭會兒。但是,聽着嬰兒的哭聲對母親真的是一種煎熬,結果嬰兒不但睡眠越來越糟糕,情緒也越來越急躁,媽媽也身心俱疲。到底該把嬰兒放到哪裡睡呢,讓這位媽媽倍受撕扯。這何嘗不是國內的年輕媽媽在面臨西方育兒方法時所面臨的糾結呢?過早和寶寶分床睡反應的是父母的養育焦慮我們先來看看一些常見的小理由。如,擔心母親壓着孩子導致孩子窒息,父母呼出的二氧化碳會影響嬰兒的空環境,睡覺時彼此會影響,降低睡眠質量等。除了這些理由外,更讓父母糾結的往往是以下兩個原因:擔心將來不好分床或分房睡,乾脆一出生就自己睡。這個理由與擔心,類同於孩子懂事了不好斷奶,就早早地把奶斷了,甚至從小不吃母乳一樣的論調。其實這反應了成人的焦慮和價值觀,難道因為憎恨日落就拒絕看日出嗎?難道因為可能要分手,就不要戀愛了嗎?人生是一個過程,人生就在活着的每一天中,未來並不是目的,現在也一樣重要,我們要做的是在人生中不斷積累美好的體驗,去面對生活中必經的挫折。當然,如果母親不能享受母嬰共眠,作為一種替代選擇,可以把嬰兒床放置母親旁邊,至少讓嬰兒能夠在一個可以看得見母親的環境中。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學會自我安撫,不要太依賴媽媽。從一出生就培養獨立性,就像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一樣有害。嬰兒的獨立是建立在早年絕對依賴的基礎上,即使成人的獨立也不是斬斷依賴的獨立,而是可以相互依賴和支持的獨立。從出生到兩三歲左右,嬰兒需要的不是什麼獨立性,而是最大程度上滿足對父母的安全依戀。一個飢餓的人是無法肩挑重擔遠足旅行的,只有填飽了肚子才能夠勝任其他。同樣,一個依戀感沒有被滿足、情感精神上處於飢餓狀態的兒童,也無法做到真正的獨立。對父母的依戀得到充分的滿足、安全感建立得好的孩子,穩定的溫暖的父母形象已經變成了兒童自我的一部分,時間到了,他會自然走向獨立。這種獨立是一種自覺選擇的獨立,而不是嬰兒時就被訓練的被迫的表面的獨立。一個人獨立的路徑是絕對依賴、相對依賴,逐步朝向獨立。母嬰睡眠共享,正在被西方推崇的親密育兒法美國有一對叫西爾斯的育兒專家夫婦,共養了8個孩子,他們提出了親密育兒法。他們從古老的中國和印度等學習到「孩子跟媽睡」,他們起了個名字叫「母嬰睡眠共享」,在西方有大批的媽媽粉絲。母嬰睡眠共享其實是一個流傳於世界各地文化的古老習俗,不僅有方便夜間哺乳、有利於母嬰雙方的睡眠,更會增進母子感情聯結,母子之間的解,以及孩子對母親的信任感,為將來順利教養孩子打下堅實的情感基礎,也為孩子留下終身難忘的快樂記憶。在西方一些母親正在逐漸選擇與孩子睡眠共享時,一些中國母親卻正在效仿西方母親的做法,糾結地把嬰兒留在單獨的房間裡培養獨立性,但是,心卻還是中國心,這通常是簡單拿來別人成功的養育方法、卻失效的關鍵。一些從出生就被迫訓練獨立睡眠的嬰兒,有可能造成睡眠障礙小豆子一出生就擁有了自己的床,6個月左右住進了嬰兒房,剛開始反抗哭鬧,但慢慢地學習自我安撫睡着了。後來大些時,小傢伙只有在自己的床上才能睡着,出了遠門,換個地方,小豆子困得不行了也不能在其他地方睡。因此,媽媽可是愁死了。我們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小豆子的睡眠障礙。一是,嬰兒自我安撫睡眠時,睡眠聯想可能並不會太溫暖舒適,睡眠時喚起的不舒服感覺,如果再加上憤怒和悲傷的情緒,長期下來會形成穩定的條件反射。二是,小豆子看起來只認自己的床,是把它當作了自己的替代媽媽,因為只有它不分日夜地陪伴着它,否則它的內心無法安定。聽起來真的感覺很心酸,嬰兒總會創造出自己的應對方式活下來,但這些方式有時會帶來更大的困擾。前幾年看到一篇報道說,美國的失眠率是全球第一名,原因當然有各方面的,但也從另一側面表明,從小要自我安撫睡眠的孩子睡眠沒有好到哪去!獨立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生命自身成長的需要我兒子自從出生的第一個晚上,就一直和我睡,當初只是本着做母親的感覺來做這些,並沒有想過要培養或訓練什麼。最初兒子的睡眠很不好,輕輕一放就醒,一夜醒來多次。但是,作為母親,沒想過什麼,自然地相信孩子會慢慢好的。孩子斷奶之後,一覺睡到天亮。現在,睡覺從來不挑地方,到哪都可以呼呼大睡。說到分床,在兒子4歲左右,我們出去旅行,住的是標間,沒想到兒子當晚宣布,要自己睡一張床,這是兒子第一次要求分床睡。他說希望有一張小床,放在大床的旁邊,因為自己太小還不能單獨睡一個房間。到5歲的時候放遠一點,6歲時再放遠一點,我問「那10歲呢」,兒子說:10歲就跑另一個房間了。聽到兒子的計劃,我真的對生命的成長力量心生敬畏。獨立不是刻意訓練出來的,是生命在滿足一個階段的成長需要後,邁向下一階段的自然需要。是否分床分房睡,嬰兒和母親都滿意就好孩子個體差異大,各家情況不一樣,如果母親不享受共享的睡眠,嬰兒又可以接受獨自睡去,那就不如分開睡。如果母子之間睡眠共享很舒服、滿足,那就不用糾結那些所謂的培養獨立性。當然,這隻針對嬰幼兒而言。所以,對於開頭案例中的媽媽,她要麼做個徹底的中國母親,要麼做個徹底的西方母親,關鍵是不要太糾結和焦慮,平和自信的母親帶給寶寶的比你想像的要多很多。當然,以上所指的主要是低幼,如果10歲的孩子仍然要和父母睡眠共享,至少要開始停下來問下是什麼原因阻止了孩子長大。【版權聲明】原創文章,轉載請獲取授權。親子育兒諮詢加微信號:zitengqinzi【紫藤親子育兒】一位中科院兒童心理學博士媽媽的育兒心經,普及科學的親子育兒之道,讓您創造屬於自己的育兒經!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