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部落和滿清盛世對抗了100多年 撐了三代皇帝後才乖乖俯首稱臣





提起準噶爾部有很多國人會感到陌生,因為現在這個部落早就不復存在了,只剩下了空蕩蕩的準葛爾盆地。在準噶爾部的歷史中,這個部落和滿清王朝對抗了100多年,從順治時期一直延續到了乾隆中期。在這100多年裡,這個部落熬死了順治、康熙、雍正三代帝王,直到乾隆中期才被徹底平定。



一、康熙時期,康熙本人御駕親征上演了草原大戰
早在明朝末期,蒙古逐漸形成了漠南、漠北、漠西三大勢力,漠南和漠北在清朝的打擊加利誘之下先後歸順,只有佔據新疆、青海、蒙古西部的漠西還在抵抗。在漠西蒙古的各部中又以準噶爾部的實力最強。在康熙皇帝忙著平定國內的三藩之亂時,準噶爾部的英明首領葛爾丹也開始了統一漠西各部的歷程。在中國的教科書中葛爾丹總是被一筆帶過,在號稱正史《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簡直成了聖人,而葛爾丹卻成了跳樑小丑。但是整個的葛爾丹可沒有這麼不堪,他統帥的大軍成功徵服了漠西各部,今天的新疆、青海、蒙古的中西部還有中亞的部分地區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在西亞、中亞的各國歷史中,沙俄的彼得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準噶爾的葛爾丹被稱為當時的三大帝,可見當時葛爾丹的勢力有多強。

1688年,就在清廷和沙俄進行邊境談判的同時,葛爾丹親自統帥大軍開始東進。漠南蒙古各部無力抵抗,蒙古王公們帶著金銀家眷紛紛逃往北京,請求他們的大皇帝康熙為他們做主。當時康熙確實給葛爾丹下達了撤兵的聖旨,但是人家根本就不搭理康熙繼續東進。最後到達了距離北京只有700裡的烏蘭布通,這個距離想要兵臨北京城下只有要3、4天的時間。事情到了這一步,康熙皇帝不得不御駕親征,他可不是為了什麼蒙古王公,是為了他自己。兩軍在蒙古大草原展開了血戰,雙方都是馬背民族,弓馬騎射誰都會,誰怕誰呀!最後清軍在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和大量火炮的幫助下,終於打敗了葛爾丹。一代英豪葛爾丹只帶著幾千名騎兵撤回了漠西地區,康熙時期與準噶爾的戰爭宣告結束。



二、雍正時期,準噶爾軍隊進軍西藏,佔領了半壁江山
到了雍正在位時期,準噶爾的進軍又開始了,早在康熙末年他們就佔領的西藏。當時達賴逃到了青海西寧,而班禪就更加讓人無奈了,他直接逃到了北京。到了雍正繼位以後,清廷時先敗後勝。雍正皇帝的心腹年羹堯率軍24萬遠征青海,但一直未能取勝。年羹堯自殺以後,西北的統軍大將連續更換多人,根本沒有精力與準噶爾部決戰。1731年,一支兩萬人的清軍進入了準噶爾部的包圍圈,結果這支清軍僅僅有2000多人成功突圍。一時之間西北震動,甘肅、青海等地都十分不安。

1732年,準噶爾部的首領葛爾丹策零統帥大軍東進。由於此時準噶爾部的實力已經遠不如葛爾丹時期,所以葛爾丹策零在進軍的過程中,選擇了繞開清軍主力,襲擊清軍側後的辦法。只可惜他們的行動被清軍提前得知,等準噶爾軍隊行進至山谷地區時,清軍對他們打動了進攻。準噶爾軍隊頓時大亂,在山谷中騎兵隊形無法展開,部隊損失了1萬多人。在撤退的途中急於渡河,又被清軍半渡而擊,這次的損失被在山谷中大得多。最後葛爾丹策零帶著2000多人逃跑,此戰準噶爾部元氣大傷。



三、乾隆時期,兆惠把準噶爾部變成了歷史
11年以後,葛爾丹策零病死。準噶爾部陷入了內鬥,兩個首領為了爭奪領導權發生了內戰。準噶爾部的內亂給了清廷很好的機會,此時已經在位十年的乾隆皇帝希望能夠通過戰爭確立自己至高無上的威信。乾隆皇帝派遣兆惠統帥軍隊進軍西北,準備徹底解決準噶爾的問題。此時在準噶爾內鬥中失敗的首領阿木爾撒納帶著自己的殘餘力量投降了清朝,他向兆惠報告了很多內部情況。



阿木爾撒納帶著清軍進入了這片讓清軍異常興奮的土地,與阿木爾撒納爭權的另一位首領達瓦齊被手下送給了清軍。不過阿木爾撒納並不是真正投降清廷,他只是借清軍的力量除去達瓦齊而已。清軍撤退以後,阿木爾撒納再次割據西北,公然辭去了清廷封賞的親王爵位,自稱大汗。此舉徹底惹惱了兆惠,他率領清軍再次進入西北地區。此次兆惠在擊敗阿木爾撒納的同事,把幾十萬部眾的準噶爾打掃的乾乾淨淨,沒有留下一個!最後乾隆皇帝給這片土地起了一個新名字——新疆。

轉載自 今日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