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聰明!戰爭中對抗日軍火力砲轟的「唯一辦法」竟然是...眾人拍手!






一說到抗日戰爭,中國軍隊給人留下的印像大多是失敗,抗日戰爭中一共22次會戰,基本上每一次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從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到1938年10月日軍佔領武漢,僅僅一年多時間,中國軍隊陸軍兵員僅剩下不到原編制的一半,而海、空軍則幾乎傷亡殆盡。
殘酷的戰果反映出一個殘酷的現實:敵強我弱。

日本人到底是怎麼打仗的?喜峰口之戰中,宋哲元曾詳細分析過日軍的打法,他說日軍先用砲兵集中攻擊,對我軍陣地進行火力壓制,以掩護其步兵前進,當步兵接近中國陣地約100米處,砲兵即停止攻擊。此時日軍的輕機槍就響了,他們用掃射的方式,搜尋中國​​機槍手的位置。
日本人打仗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進攻時都是以班為單位分頭攻擊,將中國軍隊像切蛋糕一樣分​​割成小塊,逐步蠶食中國陣地。

打赤膊的中國戰兵


這種戰法讓缺乏重武器的中國軍隊吃了大虧,基本上炮聲一響,中國軍隊便無法還擊,只有躲藏等待步兵衝上來的份。等日軍炮聲一停,中國軍隊便已是損傷慘重了,況且敵人還有坦克。

正是靠著這種辦法,日軍迅速佔領熱河,只有輕武器的二十九軍一開始也吃了大虧,宋哲元是怎麼應對的呢?他的主旨思想很簡單,也很無奈就是「挖溝」等敵人靠近再開槍。

侵華日軍的坦克車


應對日軍大砲的狂轟,他的辦法是分段設置戰壕,設立偽裝物分散敵人火力。應對坦克和步兵,他的辦法是挖溝,要挖大溝,大到步兵不能攀登,戰車不能通過。應對毒氣用尿布弄濕掩住口鼻,或是在地上挖坑,將口鼻伸入坑內進行防禦。宋哲元還囑咐了一點,機槍手不要在開戰後立即開槍,以免暴露位置,被敵人大砲發現。畢竟日本人有飛機,一上來就狂轟濫炸,敵人還沒衝上來,很多人就在轟炸中死了,戰爭之殘酷可見一斑!

via:萬花鏡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