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開) 揭開iBanker工作的~神秘面紗

(大公開) 揭開iBank工作的~神秘面紗sponsored 當你聽到別人在投行工作,心中可能葡萄不已。iBanker的確是不少同學仔的Dream Job。大學生心中的投行,跟現實中的有何差別?在投行打滾近20年的資深金融風險專家鄔思彥(Dominic)分享當中生涯,揭開行內工作的神秘面紗。想入行的同學,就看你夠不夠硬淨。中大系統工程二年級生Stanley稱,「喺投行做嘢,壓力爆煲,絕對會短幾年命!據我了解,前線員工每周要做70至110個鐘,分析員要整Model、執Excel,又成日改,周六、日做到凌晨唔出奇。」鄔思彥指,「我唔鍾意太進取嘅工作環境。」各投行文化不同,不同部門對員工的性格要求亦有分別。他坦言,投行前線員工通常Work Hard,Play Hard,要承受巨大工作壓力,且沒有穩定收入。曾在瑞銀實習的應屆畢業生蔡詠琳(Natalie)指,「公司重視生活平衡,我做過衍生工具交易支援部門,同事每日平均番8至9個鐘。」大茶飯日子不復再,在投行工作的人,是否約35歲便可賺夠退休?sponsored Stanley稱,「得嘅!做前線,我估年薪有百萬元,咁做十幾年,都有千幾萬元,夠買樓退休!」鄔思彥則表示未必可以這樣。「金融界風光日子已經過咗,以前投行試過出3年花紅畀員工,但依家金融市場愈成熟,競爭就愈激烈,生意成本增加,監管又嚴咗,都見到投行股本回報率一路收窄緊,員工福利亦減少。」惟鄔思彥享受工作,「我鍾意我嘅工作,已將工作融入生活,不時在晚上也會進行視訊會議。」sponsored 港大經濟及金融學系三年級生趙世傑(Terry)指:「入到嘅話,前途應唔錯!我會想跟住個階梯晉升。」惟鄔思彥指,「我做過好多間金融機構及投行,美、英、荷、日資都做過,轉工係因見到有新嘅學習機會。同4大會計師行唔同,要喺金融界升做主管級可能要4至5年,做得好之餘,仲要睇有無空缺。」他稱,投行前線員工,如交易員流失率高,「我見證過喺6年間,同一張交易台,有十幾人轉換!若公司搵唔到錢,前線員工都幾危!」鄔思彥鼓勵畢業生思考時局,且要有前瞻性,「諗嚇5年、10年後,經濟周期會點,到時需要啲咩人。」他稱,人要適應環境,「唔好話之前做開交易員,就要搵番交易員嘅工。交易自動化、客人自己落盤,已是趨勢。」他續說,金融業仕途是由自己搭建,「一畢業要盡快喺頭3年考曬所有試,因之後升咗職,工作會好睏身。第4年就可諗進修。做夠10年,就要放多啲時間建立人際網絡。」sponsored Terry認為:「夠年輕,往往畀人個感覺係好Fresh、好有熱誠。年輕同聰明之外,仲要睇你對市場嘅認識,以及你嘅性格、待人接物等。」鄔思彥則有不同看法,指某投行部門未必愛生力軍,「我做嘅風險管理部門,會比較睇重工作經驗同年資,若你捱過唔同嘅經濟周期、股災等,受聘嘅機會會大啲,你畀嘅意見亦會更專業。前線就不同,鍾意請後生,佢哋捱得!」Natalie觀察到,在投行工作的同事都非常主動、聰明、且效率高!鄔思彥補充,金融業也著重群體工作,「傳波比射波更重要!唔係最叻、最勤力就做得最好,反而識幫同事達成目標仲緊要。」在金融業,受經濟周期起落影響,公司前景有很多未知數,不管你如何能幹,也有被裁的危機,他指,「公司重組好平常,一係畀人買,一係執笠,就算被裁走,也不應妄自菲薄。做前線嘅,若公司搵唔到錢,都有機會被人炒。」sponsored Stanley稱,「投行應有唔錯晉升機會,就算之後轉出嚟,都有好多選擇,如對沖基金、私募基金及顧問公司等。」鄔思彥也認同,「唔係金融機構先搞金融,大企業也可搞金融,如供應鏈金融。依家入去大企業嘅金融或投資部門做,機會可能比金融機構仲多,佢哋大多有行業壟斷優勢,若要求供應商用其融資服務,就相對容易!愈來愈多大企業自己發債、融資,金融機構嘅角色或變得可有可無。」金融人可先投身非金融機構,鄔思彥指,「若喺金融機構分析某行業板塊,始終係門外漢睇門內嘢,所以先入某實業公司打滾,對嗰行有咗深入了解,之後跳入金融機構做番嗰行嘅分析,都幾吃香!」sponsored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