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defaultattr}]「在台灣,我的大學同學畢業以後就失業,經歷一段時間才能找到工作的,但找到的工作,也不見得是符合自己興趣的工作,無奈只為了餬口飯吃、為五斗米折腰,『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假日做到死』,一個月才領22K,其中有多少要支出生活所需:
餐費、房租、交通費,一個月到底可以存多少錢?甚麼時候才有積蓄可以度假?買車?買房?結婚?養小孩?」
「在澳洲我瞭解到,世界很大、很不一樣,也很有落差」黃景廷說,「我一個背包客,在澳洲工作一週五天、朝九晚五準時下班,『一個星期就有22K';假日上班還有加倍的薪資穩定工作一個月可以存到五六萬塊」,此外,認真工作老闆還會肯定你、鼓勵你,說穿了,花更少的精力換更大的利益誰都想要,「憑什麼要我們回去領22k?」
▼黃景廷不諱言,「我在澳洲工作一週五天、朝九晚五準時下班,『一個星期就有22K';憑什麼要我們回去領22k?」(圖/黃景廷(Rex Huang)提供)
黃景廷直言,現在的政府,「只在乎草莓不草莓 真的有在乎過年輕人的付出與所得成比例嗎?」他說,澳洲人問他,「為什麼你們,一週工作5天還不嫌多,有的人要做6天、7天累死自己?」對澳洲人來說,工作3、4天就足以養活自己好好過生活;多工作2、3天所存的積蓄,都是自己45歲以後的旅遊基金。
「因為他們40幾歲就開始享受退休生活、四處旅行度假,過一些『真正的生活』」,他說,難怪他一路旅行,每次露營不論平假日,露營區總是滿滿的都是人,去跟那些都開著露營車度假的大哥大姊聊天,他們都說「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啊!」到處走走到處看看,悠哉慢活,認識一些不同地方來的朋友,然後再下一個地方度假。
黃景廷說,澳洲人跟他說「We are Work to live我們是為了讓生活更好而工作,You are Live to work你們是為了讓自己生存而工作」,很簡單的句子調換,卻有很大很大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