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歷史面貌!日軍隨軍記者鏡頭下的抗日戰爭 驚見日軍扛著...眾人驚呆(24P)





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開始,日軍當時的宣傳刊物《支那事變畫報》通過大量圖片記錄了這期間日軍在中國的活動。

通過日軍隨軍記者的鏡頭,歷史的面貌再度重現。


1937年日軍侵華戰爭爆發後,日本近衛文麿內閣將這場戰爭稱為“支那事變”,並在戰爭期間出版了記錄日軍在華活動的刊物《支那事變畫報》

圖為《支那事變畫報》封面。


《支那事變畫報》一共出版了上百輯,畫冊中的圖片都由日本隨軍記者拍攝,這些隨軍記者大多來自諸如《東京每日新聞》《大阪新聞》之類的日本國內報紙,他們不僅跟隨軍隊拍照片,還拍攝電影,寫戰事報道。

圖為一名日本隨軍記者採訪受傷士兵。


他們拍攝的照片中,大部分是宣傳武力和戰績的軍事圖片。

圖為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日軍用火車運送大部隊的場景。


這些照片展示了日軍的軍力配置和武器裝備,同時也記錄了日軍在侵華戰爭中的每一場勝利,用以鼓舞士氣並向國內民眾進行戰爭宣傳。

圖為畫報中刊出的日軍當時的先進武器輕型坦克。


1937年7月以後,日軍開始侵佔華北的計劃。
根據日軍畫報中的報道,北平(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滄州、德州、大同、濟南、包頭等華北主要城市都被日軍侵佔。

圖為1937年7月底,日軍攻佔了北平(北京),日軍隨軍記者從城樓俯拍的北平城。


1937年8月17日,日本內閣會議決定放棄之前“不擴大”方針,並於8月24日通過動員案,日本陸軍隨即向中國大規模增兵,海軍宣佈封鎖中國全部海岸,並在隨後開始了針對整箇中國的全面進攻。之後,隨著中國各方政治勢力逐漸達成統一抗日共識,中日雙方均投入大量軍隊,並動員全國力量作戰。

圖為日軍畫報中展示的行軍中的日軍部隊。


日軍通過民船渡河,運送坦克。


根據《支那事變畫報》的報道,除了投入大量常規部隊,日軍還還派遣了包括氣象部隊、軍犬部隊、軍鴿部隊、探照燈部隊、舟橋部隊、鐵工部隊、後勤部隊、廣播部隊、軍郵部隊在內的一系列其它部隊。

圖為藉助板車渡河的日軍。


隨軍記者拍攝的日軍佩戴防毒面具釋放毒氣彈的場景。


中國的抗日標語也引起了日軍隨軍記者的興趣,並被記錄了下來。

圖為抗日標語“為國殺敵就是英雄”。


抗日標語“有錢的出錢救國,有力的出力救國”。


一面寫著“爭取最後勝利”的牆上又被日軍貼上“擁護新政權,打倒蔣介石”的標語。



防毒宣傳標語和防空宣傳標語。


除了戰爭畫面,日軍隨軍記者還記錄了大量日軍在華的日常情景。

圖為《支那事變畫報》中刊出的日軍生活場景。


幾名日軍士兵在一座寺廟中睡覺。


戰爭期間疲憊不堪的日軍。


每當日軍前線勝利的消息傳回日本國內,必然都會引起日本國內民眾的一片狂熱歡呼。作為日軍的宣傳刊物,《支那事變畫報》中記錄了這些畫面。



同時,當日本國內的鼓譟再次傳到前線,作為侵略戰爭炮灰的日軍士兵又被激起更大的亢奮。

圖為日軍士兵們在搶讀家信。


在華日軍遙拜天皇以示效忠的場景。


而事實上,在侵華戰爭中,日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

圖為日軍火化死亡士兵遺體。


日軍帶著骨灰盒行軍的場景。


在《支那事變畫報》中還記錄了一張日本官兵面對一座“中國無名戰士墓”鞠躬的場景。
或許,對在這場戰爭中的日軍而言,他們只是在做“維護”祖國的事,正如犧牲在戰場上的中國戰士一樣。



不論是侵略者還是被侵略者,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戰爭所帶來的死亡和傷害是無人倖免的,對中國人如此,對日本人亦如此。

圖為在戰爭中流亡的中國民眾。



轉載自:網易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