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戰場上想活命 千萬別穿防彈衣!網友:要我全身赤裸任人打?
眾所皆知,防彈衣是士兵一種重要的保命方式,但是在戰場上,士兵往往都會捨棄這種保命的手段,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世界上第一支正式裝備防彈衣的軍隊是英國,在1915年,他們研製了
鋼制防彈衣,裝備給飛行員,之所以給空軍使用,
是因為鋼制防彈衣重達9kg,如果是步兵穿著,恐怕無法靈活地行走,同一時期,德國給哨兵、機槍手、狙擊槍手,配備了矽鎳合金防彈衣,主要用於防禦流彈和爆破碎片,也可以防禦威力較低的手槍彈。
早期的硬式防彈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特殊的塹壕戰模式下,一些士兵無需經常轉移,他們也因此需要額外的保護,而當時笨重的金屬防彈衣,就滿足了這部分人的需求。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的塹壕戰模式,已經不復存在,如此笨重的金屬防彈衣,已經無法適應機動性更強的作戰模式,因此各國步兵,紛紛脫掉了這身累贅。
越戰期間,美軍的GTVBA防彈衣
後來,美國發現錳鋼是最便宜的防彈材料,而防彈衣成品重量僅重4kg;另外,又研製了更輕卻同樣有效的陶瓷防彈衣,但這兩種防彈材料都太硬、嚴重影響士兵的動作和運動。因此,即使防護性能再高,
硬質防彈衣導致動作不便的問題,從古至今一直困擾著許多士兵和員警,這也註定了不是所有士兵,都會選擇穿上硬質防彈衣。
即使防護性能再高,硬質防彈衣都會導致動作不便的問題
在另一方面,在大國的戰爭中,如果沒有足夠堅固的防禦工事,防彈衣面對重型武器並沒有什麼用 ,但是,
如果僅僅因為這一點就陷入「防彈衣無用論」,那叫因噎廢食。二戰末期,美國研製出了又輕又軟(相比金屬)的尼龍材質的防彈衣,同樣能夠防禦手槍子彈;
然而面對冷槍(全威力步槍)時並沒有什麼用,要可靠地保命,還得靠硬質插板。
現代陶瓷插板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僵局。
然而事物總是在發展的,
現代陶瓷插板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僵局。美軍現在的「攔截者」防彈衣系統(IBA)由兩部分構成:一件NIJ IIIA級的「凱夫拉」軟質防彈背心(OTV)+前胸背後各一塊NIJ III級的陶瓷硬質插板(SAPI),
絕大多數軍用突擊步槍的近距離直射,都可以被防護。陶瓷插板不僅效果好,而且重量不會太重。
美軍的「攔截者」防彈衣(IBA)
2003年伊拉克戰爭時,美軍人手一套IBA,尤其是在陷入治安戰泥潭後,在危機四伏的城鎮街巷乘車巡邏的駐伊美軍,當然會選擇把全套IBA都穿好,而在作戰環境迥然不同的阿富汗,卻又是另一道光景。在阿富汗的美軍,往往需要在高原山地徒步很久很遠,這時,防彈衣就成了很麻煩的累贅,而IBA的OTV部分,只能抵禦手槍彈和破片,在加裝SAPI後意義不大,只有美軍特種部隊非常青睞。
某些兵種在執行任務時,不需要防彈衣
因此,防彈衣在戰場上是必須預備的東西,但卻不是因為每個士兵都使用得到,某些兵種、在執行某些任務時,是不需要防彈衣的,但這並不能否定,防彈衣在戰場上的廣泛使用。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