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和「內地最好的製片人」合作,將拍傳記片《李娜》
本文首發:娛樂資本論(yulezibenlun)作者:曹樂溪 編輯:吳立湘 穿過擺放着《星球大戰》白兵模型的辦公區,在琳琅滿目陳列《黃金時代》、《親愛的》等獎盃的書架后,我們見到了嘉映影業董事長覃宏。覃宏是誰?他是江志強口中「內地最好的製片人」,他也是眾人眼中「最有情懷的電影人」。 幾天前,覃宏與陳可辛、李檣代表嘉映影業正式亮相上海國際電影節,並公布了包括《李娜》、《白麻雀》等在內十多部電影片單,其中不乏《鐵道飛虎》、《使徒行者》、《綉春刀·修羅戰場》等頗具市場賣相的作品。
![]()
連續投資《南京!南京!》、《最愛》、《黃金時代》等叫好不叫座的電影,曾把覃宏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而在外人眼中一向頗具文藝情懷的投資人,現在終於要轉型做商業片了?面對疑問,覃宏似乎有些訝異:「中國那麼多做藝術電影的,怎麼就把我貼上標籤呢?其實我只是做了些別人不敢做的片子而已。」對於嘉映的製片風格,覃宏更願意稱之為藝術與商業的結合。「確實我也在學習理解市場,除了我們的沉澱和儲備項目,這幾年出的片特別少。你不要覺得你能逆流而上,要順勢而為。」想了想,他又補充道,「但在順勢的過程中要把握一些原則性的做事方式,我不會喪失我的文化追求。」見過覃宏的人,都會對他的坦誠與直言不諱印象深刻。「我也有投過很多爛片啊,有的真是讓我很崩潰,恨不得自己衝上去當導演。」聊到中國電影市場資本運作的種種亂象,以及部分電影人的浮躁心態,覃宏的不屑流露言表。這些年因為理念不合而被他拒之門外的投資人和導演不勝枚舉,他從不覺得自己看走眼過;而一旦認定是對的合作夥伴,他會一路保駕護航不離不棄。這種性格在奉行圓滑處世的影視圈,很容易被認為是出挑或另類。然而覃宏卻又是低調謙遜的,在採訪中他迴避了我們試圖探尋他個人生活興趣的問題:「我覺得做幕後的就堅持在幕後吧,又不是演員或者導演,我不值錢。」
談合伙人:陳可辛曾對他拍桌子,李檣三年閉關磨一劍嘉映影業在2012年應運而生。「星美是更為龐大的娛樂集團,旗下有旅遊、通訊等多項業務。」談起過往,覃宏輕描淡寫:「而我本人更想專註於做電影,所以就創立嘉映。」覃宏、陳可辛、李檣的搭檔,無疑是中國電影行業最有分量的製片組合之一。覃宏稱:「公司未來可能還有更多合伙人進來,但不管怎樣,我都希望我們在理念上是志同道合的。」覃宏的信任並非對於每個人都唾手可得。曾經有合作過的文藝片導演找他投資,並在很短時間內交了四個劇本。「我當時就說,這次就算了。」覃宏言語間帶着恨鐵不成鋼的遺憾,「對於一個藝術片導演,我希望他有那種『我就要拍這個』的決心,不能自己都不知道真正想拍什麼。」
![]()
能夠打動覃宏的東西其實很簡單。2005年,陳可辛帶着《如果·愛》首度進軍內地,從這部電影開始,覃宏投資並製作了陳可辛絕大多數的作品。「在亮馬橋大廈有個金多寶(餐廳),你到那兒去永遠能見到江志強。」回憶往事,覃宏禁不住笑起來,「十幾年前拍《如果·愛》的時候,我記得特別清楚,陳可辛跟杜可風兩人在那兒聊創作,從白天開始聊到第二天早上。」除了對電影熱愛到不知疲倦,陳可辛還給覃宏留下了耿直的印象。那時覃宏剛入行不久,陳可辛為了一部作品對他拍桌子瞪眼睛,說他不懂電影。
![]()
如今11年過去,經歷了《武俠》、《中國合伙人》、《親愛的》的不斷磨合,陳可辛把覃宏當做電影路上不可替代的夥伴:「他已經非常了解電影,很多時候我都需要問他什麼東西接地氣,什麼樣的發行策略比較好。他會是我第一個去聊的人。聊的不只是錢,也會把故事說給他聽。」覃宏與另一位合伙人李檣的交集則更為微妙。就在他與陳可辛建立合作關係的那一年,顧長衛把李檣編劇的《孔雀》搬上了大銀幕,而隨後,顧長衛四年磨一劍的《最愛》被彼時還在星美的覃宏看中。「我曾經在某個場合見過李檣,但沒仔細說話。」也許是相見恨晚,覃宏與李檣的第一次正式見面,就從晚上8點聊到凌晨2點。據覃宏回憶,當時他們聊了很多對於電影的看法和各自的做事方式,而其中有一段談到了《黃金時代》。
![]()
李檣的敬業令覃宏十分觸動:「他用三年寫成一部劇本,為了《黃金時代》,他把涉及蕭紅、蕭軍等人所有的書全都看了一遍,寫作的時候會直接把手機關掉。如果你是一個搶錢的,或者追求短平快的,你會這樣花心思去寫一個劇本嗎?你不跟這種人合作跟誰合作呢?」而通過《黃金時代》結緣后,李檣對覃宏也是惺惺相惜,他接下來的作品都將攜手覃宏和其欣然影業的袁梅共同開發打造:「我發現他比真正拍電影的人都有情懷,這也是我跟他合作的原因。碰見他可以很安心,我不用在這個喧囂的時代里,像走馬燈一樣目不暇接地追逐一些東西。」
![]()
三個堅信慢工出細活的電影人湊在一起,誕生了蟄伏4年交出成熟項目片單、發佈會不請大牌演員卻邀來交響樂隊助興的嘉映影業。談及未來,覃宏沒有透露太多,「我們還打算做網劇,會把遊戲,紀錄片,圖書,還有網劇與電影結合,但不到時機成熟的時候我一定不對外說,這是嘉映的做法。」唯一令覃宏篤定的是,「未來嘉映必然是中國一流的電影公司。」
談公司發展:要有推青年導演的魄力,做文藝片也要兼具商業元素談起嘉映的電影項目,覃宏的話明顯多了起來:「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的片單,可拍性是很高的。2015年陸續開機,現在我們拍完了兩部,正在拍的有三部,七八月份還要再開機幾部。我覺得我們既然要說,就實實在在去說。」
![]()
這份片單可謂是「葷素搭配樣式齊全」,題材上不僅有大製作的警匪懸疑,也有體量輕巧的文藝小清新。覃宏對於兼顧電影的商業和藝術顯得很有自信,他以陳可辛的《李娜》為例:「其實李娜身上承載了很多東西,絕對不會只拍成簡單的人物傳記,我們希望它能賣的更好。」除了製片,嘉映也涵蓋發行業務,同時在渠道上擁有星美的院線資源,這次《魔獸》上映時,青春片《七月與安生》做了30秒的創意貼片廣告,兩位主演周冬雨和馬思純「赤裸相見」,讓人看到了嘉映在營銷文藝片上的心思巧妙。「我們經常看到有藝術片很悲情地營銷,我們不會這麼做,既然投了,就努力給它做好,成功與否,你承受這東西就完了。」覃宏表示。說到承受,就讓人想到當時《黃金時代》的爭議,不少影院經理覺得它可以通過剪短片長的方式獲得更多的排片,但覃宏認為「如果從3個小時剪成2個小時,對不起,我有我的堅持。」而從嘉映公布的主創團隊來看,更多新人導演走入視野,而為他們保駕護航的監製則多是影壇重量級人物。「真正的監製是要在電影藝術上去把關的,」覃宏認為,「我不具備當監製的能力,所以對於年輕導演我必須給他配監製。」按照覃宏的想法,嘉映會在尊重市場規律和觀眾口味的前提下,拍不同類型的電影,跟不同風格的導演合作:「你必須有持之不斷的推年輕導演的項目和魄力,比如現在當紅的幾個年輕導演,基本上都和我們有過合作。」 陸川、管虎、楊樹鵬、王小帥、顧長衛......覃宏細數着這些年跟自己合作過的年輕導演和著名導演,「我覺得他們在跟我合作後有了更高的提升,我挺高興的。」所有年輕人遞過來的劇本,只要覃宏看到了其中的才華與對電影的熱情,他從不拒絕。除了《英格力士》、《白麻雀》、《心理罪》這種原始版權就在嘉映手中的,覃宏鼓勵團隊中的每個人都去找項目:「作為電影公司,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必須要有原創內容,沒有原創的話你就只能是個投資公司,早晚會被這個時代的電影行業淘汰。」比如小成本懸疑片《冰封迷案》,一開始是年輕編劇唐宇寫的劇本,後來覃宏動用了公司的責編甚至營銷團隊幫忙打磨項目;而在見過歌手吳克羣后,覃宏覺得「這個年輕人很有創作激情和自己的態度」,所以把他的導演處女作《酸菜泡菜配》招致麾下,還為其配備了徐小明監製。曾國祥導演的《七月與安生》,則是覃宏自己在2014年就看中的項目,但作為原著僅為短篇小說、內容不足以填充一部電影的情況下,劇本創作需要有更高的提升。電影本來計劃2015年4月開機,「那天陳可辛跟我說,這個劇本可以拍,也能掙錢,但我想把它弄得足夠好。所以後來我們就一直在打磨劇本,到去年12月份才開機。」結束回憶時的覃宏臉上洋溢着自信:「等過段時間上映,你就看到我們是怎麼做電影的了。我特別願意拿作品說話,到時候我請你們去看。」
談市場:資本並未綁架電影,但影視行業有自己的江湖規矩「這個行業也有自己的江湖規矩」是覃宏一直掛在嘴邊的話,話匣子打開后的覃宏,和我們談了更多他進入電影行業12年間感受到的時代變遷,以及眾多規矩的破壞。最明顯的是資本進入電影市場帶來的變化。「資本對於電影還是利大於弊吧,不管藝術片還是商業片,現在所有導演都不缺錢了。」覃宏感嘆,「在早年的時候,很多人到三四十歲還一部片子沒拍過呢。我最近經常看到資本綁架電影一類的言論,其實從資本的角度你也得考慮人家怎麼想。有催促你做出成績的,也有走長線的,我們就找最合適的,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 「自欺欺人買票房什麼的還是算了。但發行保底我們有可能會引用,它畢竟帶來了製片公司的資金回籠加速以及風險的降低,比如今天我拍《七月與安生》,有公司說我保你六億,那你拿走吧,我為什麼要排斥呢?」
![]()
真正讓覃宏不能接受的,是由於電影投資火爆后的溢價轉賣。「太想賺快錢了,這種情況特別多,我知道。」他猛吸了一口煙,「如果是以我們為主控的電影,比如《使徒行者》這樣的,在原始合同時可以互相拆分;但如果拆分的那一家再出手,那對不起,我們以後不要再談了。如果現金流轉不開,有什麼困難我回購啊。」古裝片一下子就沒人看了,科幻題材正在被熱炒,青春片這幾年正流行,能否延續熱度?從現階段來講,覃宏更看好懸疑警匪片的市場:「作為類型片,本身有固定的觀影群體;另外它實際上也反映了每個時代的背景變化,有可以往更深層次可挖掘的東西。」
![]()
面對越來越多遵循金融規則而滋生的高估值影視公司,覃宏顯得雲淡風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吧。我覺得不管從什麼行業進到電影行業都是很正常的,關鍵是你拿到各自的優勢資源后能夠怎麼做,能否做好。這麼多年我見了太多的業內資本進來做電影,然後一部片子就賠掉整個公司。」如果說未來電影行業的發展規律註定是資源聚集,那麼嘉映影業會成為游到最後的那條大魚么?我們無從得知,正如覃宏所言,到頭來還是要靠作品說話。「在這個行業有一個好處:你只要有才華,你一定會出來。不過一鳴驚人的前提是厚積薄發。」這番話既是覃宏說給青年導演聽的,或許也是一句自勉。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
娛樂新聞資訊?
下載【GigCasa 激趣網】手機應用Android版 iPhone版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