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湖人衰落的真相:不是高層亂搞,也不是Kobe老了...
洛杉磯湖人正以我們看得見的軌跡急劇下墜,直至深不見底的深淵。昔日王者,如今「穩居」西區倒數第一,直奔狀元籤而去。造成這一悲劇的緣由,歸咎於Kobe Bryant的老化顯得太過簡單草率。2011年,聯盟否決湖人得到Chris Paul的交易,才讓這支球隊由盛轉衰。新賽季開始之前,掌控球隊的Jim Buss,談到當時聯盟的選擇,「失望,情緒複雜」。為什麼聯盟要阻止湖人得到Paul,為什麼聯盟不願意看到湖人繼續站在聯盟的頂端?
Chris Paul交易案,湖人籌碼勝過快艇自2011年湖人透過交易得到Paul的夢想破裂後,球迷們又了解一個新的字詞,「籃球原因」。四個字,意味深遠。Paul交易,有著更深層的背景,2010年4月,紐奧良黃蜂老闆George Shinn試圖出售球隊,但價格始終未能談攏,為了保證NBA球隊不至於低價甩賣,2010年12月,聯盟購買了Shinn手中的65%股份,正式託管黃蜂。當時聯盟總裁David Stern承諾,「黃蜂的管理層不會變動,(總經理)Dell Demps非常出色,我們不會干涉球隊的運作」。然而事實並非如此。2011年12月,Yahoo記者「沃神」Adrian Wojnarowski率先爆料,湖人、火箭與黃蜂(現鵜鶘)三方交易,湖人得到Paul,火箭得到Pau Gasol,黃蜂得到Lamar Odom、Luis Scola、Kevin Martin、Goran Dragic與尼克的2012年首輪選秀權。黃蜂高層已經正式通知球隊,交易達成,黃蜂球員Carl Landry也在推特上祝賀CP3。但交易被NBA否決,不到一個星期,Paul被送到湖人的同城球隊快艇,黃蜂得到了Eric Gordon、Chris Kaman、Al-Farouq Aminu以及灰狼的2012年選秀權,並且還多送了兩個2015年的二輪選秀權。
![]()
Odom、Scola、Kevin Martin、Dragic與2012年的尼克首輪選秀權,價值會比Gordon、Kaman、Aminu以及2012年的灰狼選秀權更低?Buss說:「我不知道NBA為什麼要否決一筆籌碼更好的交易。」從實戰角度而言,Odom、Scola、Martin顯然要勝過Kaman、Aminu,而從潛力來看,Gordon在他的前三個賽季已經暴露玻璃人屬性,Dragic前三個賽季證明了他的潛力,且是黃蜂最需要的組織後衛,即便從選秀權的角度來看,尼克與灰狼的首輪選秀權,差距也並不大,更何況,黃蜂還掏出了2個未來選秀權。Dumps曾向記者爆料,「我們當時已經(與湖人)達成協議了」,並且,Dumps非常看好這筆交易,「對黃蜂來說這是最好的結果」。正是這筆交易的失敗,Odom、Gasol在湖人的地位變得尷尬,為了維護更衣室的氛圍,Odom迅速被送往小牛,Gasol從此魂不守舍,2010年的總冠軍湖人一蹶不振。
狙擊湖人,三巨頭組團送把柄導致Stern出爾反爾的原因之一,一直被認為是騎士老闆Dan Gilbert從中作梗——正是他向聯盟發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才讓Stern出面制止交易。但這真的是Gilbert的錯嗎?2011年,NBA經歷了一場慘烈的停擺,例行賽被壓縮成66場。小市場球隊老闆,以Gilbert、山貓(現黃蜂)老闆Michael Jordan、太陽老闆Robert Sarver領銜,對聯盟湧現的「三巨頭」現象恨之入骨。Gilbert們的戰鬥檄文,明確點出了一點,「巨星組團將更多的資源傾斜於某些球隊」。就在Paul交易之前,ESPN記者Chris Broussard的一篇流言讓整個NBA震驚,「湖人有望同時得到Paul與Dwight Howard」,隨後,ESPN發生內鬨,另一位記者Ric Bucher說,「湖人不可能同時得到Paul與Howard,我們應該做嚴肅的新聞報導而不是講奇幻故事」。Broussard絕非空穴來風,當時的湖人的確打了這樣的算盤,但Bucher對現實有著更深層的瞭解。
![]()
在整個停擺期間,「三巨頭」都是禁詞,在圈內人眼中,LeBron James去熱火是2011停擺的導火索。這有些片面之詞,但湖人有可能同時得到Paul、Howard的流言,的確刺到Gilbert等老闆的心中。就在湖人與黃蜂、火箭達成三方交易時,各支球隊的老闆正在紐約開聯盟理事會,據稱當時會場一片混亂,Gilbert為首的小市場球隊對Stern群起圍攻,要求他們向Dumps施壓否決這筆交易。也就是說,沒有Gilbert的那封郵件,Jordan又或者Sarver,同樣會讓Stern否決這筆交易。
一家獨大?天價轉播合約惹禍那麼,沒有Gilbert們搗亂,Stern會同意這筆交易嗎?答案是否定的。很長一段時間,湖人老闆Jerry Buss都是Stern的盟友兼好友,正是Buss向Stern提出了「NBA應該打造明星」,才有了三十年來NBA的急速發展,但在2011年停擺期間,Stern與Buss分道揚鑣,相愛相殺。Buss仍然保持原有的想法,「打造明星、打造大市場」,而在NBA這塊蛋糕做大之後,Stern已經著手考慮共同富裕了。2010-11賽季,NBA官方宣佈22支球隊虧損,總虧損額達到3.7億美金。就在萬馬齊喑的NBA,湖人是一個異類,2010-11賽季的收入達到2.08億美金,淨利為2430萬美金。而且,更令人瘋狂的是,2011年4月,時代華納買下湖人未來25年的地區轉播合約,總價值達到50億美金。當時NBA的電視轉播合約不過每年9.3億美金,平均到每支球隊不過3100萬,直到後來簽下一份9年240億美金的合約,平均到每支球隊,也不到9000萬美金,而湖人的地區轉播合約,每年2.5億美金。
![]()
同樣的地區電視轉播合約,灰熊、太陽、鵜鶘、黃蜂這些球隊,只有千萬美金左右,2015年夏天,洛杉磯當地電視臺給如日中天的快艇開始極具誘惑力的轉播合約,也不過一年6000萬美金。湖人獨大,已經嚴重影響到整個聯盟的格局,甚至有威脅聯盟的實力。商業聯盟不乏這種現象,多年來足壇一直流傳歐足聯打壓英超的傳聞,正是因為英超盈利能力過強,不利於歐洲冠軍聯賽這一品牌的增值。湖人賺得越多,NBA品牌同樣也會受到不良影響。Stern與Buss的友誼,在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打壓湖人,聯盟就想「均富」制止湖人得到Paul,聯盟赤裸裸地暴露了打壓湖人的慾望,正是為了「均富」。2012年,NBA出售託管一個多賽季的黃蜂 / 鵜鶘,總價不過3.35億美金,三年後,地位、實力尚且不如鵜鶘的密爾瓦基公鹿,出售價格達到5.5億美金。NBA球隊的溢價,正是以湖人利益的損失為代價,也正是2011年停擺期,NBA小市場球隊與聯盟達成的默契。外界總是將2011年勞資談判視為老闆與球員之間的交鋒,與此同時,小市場球隊向湖人發起的反撲被人忽視了。小Buss在2012年曾有些哀怨地說:「大多數球隊都在針對湖人,他們認為我們做的任何事都不公平。」停擺之前,湖人每年會因為地區電視轉播合約向聯盟繳納500萬左右的分紅,而停擺之後,湖人的「保護費」增加了不止10倍,每年必須向聯盟繳納5000到8000萬美金。「每年(至少)要交5000萬美金,這太過分了,」Buss說。
![]()
停擺之後,很多球隊擺脫虧損狀態,2012-13賽季,Jordan的球隊號稱盈利800萬美金,但實際上他們虧損了600萬美金,但從聯盟多拿到了1400萬美金的分紅,而這1400萬美金,有一部分是湖人的錢。說好聽點,NBA在實施「均富」,說難聽點,就是小市場球隊在「吃大戶」。甚至於,2014年新總裁Adam Silver藉Sterling陷入種族歧視危機,逼迫他將球隊出售給超級富豪Steve Ballmer,也有扶持快艇、減弱湖人在洛杉磯影響力的因素。對NBA而言,一枝獨秀不是春,哪怕湖人的市值飆升到50億乃至100億美金,只要聯盟大部分球隊仍在虧損,NBA的整體價值仍然在下跌。打壓湖人,只要有更多球隊受益,對NBA都有更大幫助,畢竟,這已經是不是三十年前,NBA急於開啟局面的時候了,同患難易,共富貴難,在哪都是不滅的真理。
結語體育競技,一支球隊的起伏取決於球員、教練,但NBA是一個商業聯盟,一支球隊的起伏,更多取決於商業角度。湖人的衰落,不是某個教練又或者球員拖了後腿,也不是老Buss去世後管理層能力不濟,而只是他們成為了商業的犧牲品。正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推薦閱讀【專欄】如果Chris Paul真的降臨湖人…細數10個最具爆炸性的「如果」細數那些不可逆的「如果」:拓荒者選中Jordan、CP3真的降臨湖人(10P)專釣大魚|盤點湖人的巨星交易史,有的成就輝煌,有的匆匆離開(10P)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