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如何「套牢」大學生?學生幹部地推月入2萬5千元

校園貸如何「套牢」大學生?。 大 中 小 不久前,河南鄭州某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為無力償還共計幾十萬的各種網路貸款,最終跳樓自殺,這是校園網路貸款的一個極端案例。悲劇背後,瘋狂生長的校園『網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根據北京青年報報導,自2014年起,專門針對大學生這一龐大群體的網路貸款開始了『跑馬圈地』,『XX貸』們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今,校園網貸究竟風行到什麼程度?借來的錢學生們會怎麼花掉?千差萬別的貸款平台審核是否有疏漏?號稱『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 (以人民幣計算,以下同),5秒可到帳』,真如商家所說的如此無門檻『低息』?對此,記者展開了調查。現象
個別校園貸平台申請人已超75萬
申請者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學生,平時比較迷電子產品。去(2015)年6月,他在某著名電商平台、兩家大學生網路貸款上都開通了個人貸款支付業務,所有額度加起來有25000元,臨近畢業,方明『血拼』了蘋果手機和一台筆記本後,他淪為『月光族』。『每月需要還款1370元,學校發的生活補貼1500元,基本上只夠還分期,都快畢業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適,找點兼職做唄。』方明自嘲說,『再買必須要剁手!』隨機採訪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邊有使用『網貸』的同學,『像是某個時候不知不覺地流行開來』。北青報記者搜索名校貸貸款平台的官網頁面,其平台的申請人數已超過75萬人,並滾動播報著某學校某同學已申請借款,借款額度從1000元至2萬元不等。記者還留意到,滾動出現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高學歷人群、消費娛樂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費意願強,這些都成為眾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瞄上這塊高校市場『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學生譚偉(化名)也是『校園網貸』的常客,但與方明『電子產品達人』不同,『我找平台貸款,主要是為創業的資金周轉。一般男生都借錢來買數字產品、女生更喜歡買化妝品和旅遊。我們創業花的錢不是萬把幾千的,找銀行借肯定不可能,這些平台都應急用,我一次性借過1.9萬,還好,我們合夥人不太愁資金,這點錢小意思。』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大陸全國252所高校的近5萬大學生,並撰寫了《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調查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路貸款幾占一半。經記者梳理,花樣繁多的學生網貸途徑大致有三類:一是單純的P2P貸款平台,比如名校貸、我來貸等;二是學生分期購物網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提供的信貸業務。調查
對於愈發失控的校園貸款平台是如何運作並一步步套牢大學生的,北青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第一步
金融平台招聘學生幹部地推
拉同學裝機月入5000元
這些遍地開花的校園貸款又是如何推廣的呢?『我的同學就是我的客戶。』北京某大學就讀的學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學院學生會幹部,去年他成了互聯網金融公司借貸寶的校園代理,加入『二維碼』推銷大軍,『大致在去年下學期,公司為提升APP「裝機量」舉行校園地推,那段也是搞這種兼職最掙錢的時候。』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