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鋒邊緣化已非秘密 兩條路供大個子保飯碗
在小球戰隊金州勇士高歌猛進時,另一個群落——傳統中鋒——陷入深深的危機,他們的末日要來了嗎?這個問題被討論過很多次,他們的“末日”似乎早就來臨,但又好像永遠沒有真正到來,哪裡發現一個具備基本條件的大中鋒,大家又趨之若鶩。其實,早在姚明退役之前,媒體還在熱炒“姚鯊大戰”時,姚明就對O’Neal說過,屬於他們倆的時代不會持續太久,他們這樣的超級大中鋒會像恐龍一樣滅絕。
![]()
姚明球商很高,對籃球理解透徹,所以才會發出這樣的哀嘆。任何一個超過213公分的大個子,如果還像以前那樣沒有基本的速度與運動能力,根本無法跟得上擋拆的速度。由守轉攻時,大中鋒如果跑得不夠快,還可以充當“跟蹤球員”(trailer)最後一個到前場,落在弧頂和控衛做配合,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球隊效仿勇士那樣打球,大中鋒的防守任務變得不堪重負。在勇士隊之前,包括NBA的經理在內的專業人士還不敢相信跑轟能奪冠。畢竟籃球是長人運動,越接近籃筐越有優勢。然而,兩個方向的變化讓這個概念複雜起來:第一是身體素質的本質提高,像Westbrook那樣的運動奇才可以比大中鋒更快地接近籃筐;第二是三分球技戰術的提升,外線規則的改變(禁止高位防守區用手接觸對手),讓Curry、Thompson這樣的超級投手揚眉吐氣,換句話說,他們不需要接近籃筐,也可以比別人更輕易地把球扔進籃筐。以快制高的理念,在太陽隊實驗了多年未能成功,所以現任勇士教練Kerr在那裡當老總時,還一度引進過O’Neal,證明當時在“跑轟圈”內部,對純跑轟也是有過懷疑的。Mark Jackson和他的總經理為Kerr奠定了很好的陣容基礎,Kerr則是對陣容進行微調,並讓Gentry移植了太陽隊的打法。勇士陣容有幾個“魔術點”:二中鋒Green身高200公分左右,有非常好的遠投和策應傳球能力;小前鋒Barnes技術全面,速度和投籃都很出色,並且有4號位防守技術;Iguodala能防守1至4號位。這幾個人讓勇士的小陣容效率最大化,並且把他們送上了總冠軍寶座。
![]()
今年勇士隊的季後賽和總冠軍賽是大中鋒地位衰落的一個濃縮過程:Bogut第一輪平均出戰28分鐘,第二輪25分鐘,西區決賽降至21分鐘;總冠軍賽前三場分別打了28、25和17分鐘,第四戰只在垃圾時間打了3分鐘,最後兩戰沒有出場。勇士由1-2落後逆轉奪冠,關鍵點在第四場變小陣容。新賽季開始後,Bogut因為受傷只打了9場球,平均20分鐘降到職業生涯最低,但即使這個數字也不能完全反映他在勇士戰術中的邊緣化,在對籃網打了32分鐘(籃網有傳統中鋒Lopez)以後,接下來4場球最多只有20分鐘,平均只有18分鐘。與之相對應的是,Green出場時間在上賽季超過31分鐘的基礎上,已經增加到了33.6分鐘。
![]()
在湖人隊,Hibbert正遭遇和Bogut一樣的尷尬。輸給暴龍隊那場球,對手的大中鋒Valanciunas手指受傷下場, Scott不得不把Hibbert也換下來,第四節枯坐板凳,因為暴龍玩起了小陣容。即使他在場上的時候, Scott也承認Hibbert不會成為進攻戰術的重點,那不是他該扮演的角色,讓勇士隊拿下第16勝的那一戰,Hibbert完全夢遊在對手的跑轟當中,在23分鐘裡面只搶了6個籃板,3次出手沒有進球,僅靠罰球得2分。在溜馬隊時Hibbert還可以抱怨拿不到球,在湖人隊只能默不作聲,他已經徹底偏離了職業生涯的軌道。溜馬是新賽季公開宣佈改弦更張打跑轟的球隊之一,正是他們放棄了Hibbert,而湖人隊願意接手,是以選秀時放棄Okafor挑Russell為前提的。迄今為止,放棄Okafor的真正原因仍然是個謎,儘管老闆小Buss一再強調Russell的天分,但背後的真正原因可能是湖人認準了傳統大中鋒已經窮途末路。
![]()
Okafor在費城獲得了每場32分鐘的時間,他比此前76人選擇的新秀中鋒更幸運的原因是沒有傷病,比他早進隊兩年的Noel剛剛開始自己的第二個賽季,而去年的“探花”Embiid還沒有打過一場球。在台北時間10月24日,今年的“狀元”Towns和“探花”Okafor碰面,根本沒有引起媒體的關注。雖然Okafor拿下25分和12個籃板,Towns只打了19分鐘得6分2個籃板,但76人再次被逆轉,迄今一場都沒有贏,出盡風頭的是小前鋒Wiggins,而灰狼似乎更願意用運動能力更強的中鋒。Towns每場出戰接近29分鐘,數據與Okafor差不多,這已經讓2015年新秀的檔次提升不少,前三位當中有兩位是中鋒,證明中鋒的價值仍然不菲。但隨著賽季展開,今年新人當中更受人關注的卻是另一個高達221公分的長人Porzingis,他的身份不是中鋒,而是4號位大前鋒,通常這個位置被稱為“二中鋒”,因為身高會低於“大中鋒”。從1999年的Nowitzki開始,歐洲大個子就在不斷刷新大小中鋒的存在價值,如今Nowitzki和Gasol依然在小牛和公牛不可替代,而他們分別已經37歲和35歲,但是與Gasol同隊的Noah,因為移動更緩慢,被崇尚進攻的新教練Hoiberg剔出了先發。
NBA傳統的大中鋒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像Noah那樣尚能保護籃筐,要麼像Gasol和Nowitzki那樣能投籃。而未來長人的方向都會效仿Porzingis,他們不管長得多高,都得滿場跑,得像Nowitzki那樣能投三分球,單打時金雞獨立,防守時像Kirilenko那樣能火鍋,無球時像Gasol那樣能跑位,還像Noah那樣能在高位策應傳球。這樣的中鋒太少了,更多的大個子憑藉DeAndre Jordan、Gobert的運動能力就可以獲得大合約,而且隨著2017年的到來,動不動就平均2000萬起。至於傳統中鋒,正在變得越來越稀有,並且越來越不受待見。只有籃網會收留Lopez並給他高薪,湖人得不到 Aldridge才會要Hibbert。年輕的中鋒被不斷被告誡,必須把投籃和罰球練好,哪怕你能像DeAndre Jordan那樣跳躍。在一個速度和距離可以擊敗高度的時代,傳統中鋒的喪鐘已經敲響。
延伸閱讀:科學數據分析!兩張圖告訴你只擔心勇士的得分有多愚蠢白邊入選10大中鋒前五 表弟、魔獸皆非第一中鋒(影)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