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天光腿滿街跑,日本人為啥不怕冷?原來是因為……

近日我國北方多地大雪翻飛,冷風陣陣,而在你套上秋褲、裹成粽子仍抖成篩子的冬季,同緯度的日本小朋友可能正光著腿過冬。這不是誇張。日本影視劇和動畫片裡的現代角色,小學生似乎清一色的裙裝和短褲,日本的年輕姑娘也習慣冬天著裙裝、露大腿,哪怕在雪地裡也是如此。日本人是如何做到的?穿這麼少,真的不冷嗎?光腿的著裝傳統:褲子太貴事實上,日本自古就有光腿的傳統。在古代,日本的褲裙“袴(kù)”(hakama)價格昂貴,只有武士會用作常服穿著,大多數農民、店傢伙計等平民平常只穿一件浴衣。如今人們把這些衣物統稱為和服,但其實有所區別。在黑澤明電影《用心棒》裡,三船敏郎扮演的浪人(失業武士)椿三十郎穿著褲裙,而那位愛使左輪手槍的黑社會頭目卯之助穿著浴衣。當卯之助被浪人砍倒時,白白的腿兒在黑白銀幕上觸目驚心。片中流氓全都光著腿。從浪人烤火以及樹上沒有葉子的畫面來看,應該已經入冬了。有人穿著類似長襪的筒子禦寒——跟袴相比,這種長襪要便宜得多。來自歐洲的教導日本的和服受中國古代吳服和唐裝的影響。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開始全面學習西方。教育家和報人福澤諭吉就曾經提倡要盡量與中國、朝鮮劃清界限,“防止鄰國的弊風污染我文明”的同時,避免歐美把日本和這兩個國家弄混。他發表了著名的《脫亞論》,認為亞洲是野蠻的,而日本已經開化,不該再作為亞洲的一部分。日本1萬元紙幣上的人物就是福澤諭吉福澤諭吉的一些文章十分偏激,但的確對當時日本人移風易俗產生了重要影響,比如《有支那色彩的東西應該​​摒棄》。中國人過去平日里絕不會穿著短褲、暴露身體,只穿褲子不著長衫都被看做不夠體面或者社會地位低下的表現(魯迅筆下有長衫顧客和短衣顧客,孔乙己認為自己是長衫顧客) 。民國時期,如果會客或者訪友,如果不穿西裝,也要在長衫外再加件馬褂才算禮服。政府認可中山裝救了一批基層公務員,無需穿白襯衣的正裝能省錢。歐洲啟蒙思想帶來了一系列近代教育觀念,其中就包括著裝。在啟蒙運動中,法國的盧梭主張年輕人應當少穿一點。大部分時間都在戶外活動的人,應當常常穿得單薄些,以便習慣於空氣和溫度的種種變化,而不至於感到不舒服……我的愛彌兒將來也是要堅持這種做法的……他要像勞動的人那樣在冬天穿夏天的衣服。牛頓爵士(就是那個被蘋果砸到頭的——能聊注)一生都保持了這種冬天穿夏天衣服的習慣,而他活了八十歲(其實是84歲)。(《愛彌兒》)如今人們一度驚訝巴黎女性冬天也穿著薄薄的絲襪——少穿衣更健康,就是法國的先賢諸子提出的理論。盧梭還說:一般來說,我們給小孩子穿的衣服都太多,尤其在幼童時候穿的衣服更多。其實,我們應該使他們受得住冷而不是受得住熱:如果使他們從小就習慣寒冷,即使遇到大冷天他們也不會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把北方人和南方人加以比較,就可看出,受得住酷冷的人比受得住酷熱的人長得健壯。歐洲其他許多地方也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19世紀後的青少年都習慣穿著短褲。比如:《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美麗人生》《放牛班的春天》《海上鋼琴師》裡,美國鍋爐工也給自己的養子1900穿了短褲盧梭在啟蒙三傑里觀點最為激烈,不過他的部分主張在今天看來並不符合科學原理:不論什麼季節,孩子頭上戴的東西要少,甚至不戴任何東西……我們必須使頭骨長得很堅硬和緊密,而不是那樣脆弱和稀鬆,才能更好地保護腦子,使它不僅能抵抗外傷,還能抵抗寒熱和空氣的影響。雖然頭骨可以鍛煉得很堅硬,但法國軍隊還是配備了鋼盔。日本早期的軍事改革學自法蘭西,體育、教育等方面的許多內容也都效仿歐洲,其中就包括小孩子冬天光腿穿短褲的習慣。二戰時的強兵之道冬天穿著輕便可以促使孩子多做運動,增強體魄。歐洲人非常注重體育鍛煉對孩子體力和心智的磨練,比如法國文藝復興後期的蒙田就說過:為了使他有堅強的心,就需要使他有結實的肌肉;使他養成勞動的習慣,才能使他養成忍受痛苦的習慣;為了使他將來受得住關節脫落、腹痛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須使他歷盡體育鍛煉的種種艱苦。這一點上,日本走的更遠。為了培養強壯的士兵和母親,日本小學生在二戰時期曾被要求無論男女都赤裸上身進行抗寒練習。日本人還相信,以乾布擦身能讓人身體康健。這種風俗一度影響過中國的革命者,比如毛澤東就提到“ 野蠻其體魄 ”,毛澤東和鄧小平都曾有洗冷水浴的習慣。不過挨凍這件事沒什麼可上綱上線的,更不像早年的教育專家所說,是中國孩子不如日本孩子的標誌。日本人雖然抗凍,但二戰時仍然給駐紮中國東北的關東軍配備了最厚實的冬裝。在抗寒一節上,誰都不是真傻。日軍將校呢大衣受到八路軍軍官的青睞並非《亮劍》的藝術創作,當年這是珍貴的戰利品。林彪就喜歡穿日式大衣,一度因此被友軍誤傷戰後,皇室掀起的熱褲風潮皇室向來是時尚的風尚標,明治天皇著西裝後,民眾紛紛效仿。今天日本女生畢業典禮上常穿的女袴,其實是由宮中女官、教育家下田歌子設計,昭和天皇的長女成子穿出名的。1970年的大阪萬國博覽會上,皇太子德仁出現時身穿短褲。宮中的教育仍源自歐洲。德仁皇太子和他的弟弟。上中學的德仁穿上了長褲,他的弟弟仍穿著短褲。這種短褲一般三分長(就像《哆啦A夢》里大雄和小夫的一樣),如今日本小學生很少再穿這種長度的短褲,及膝的居多。皇太子的短褲成為一種小學生的時尚標杆,後來不少學校選擇短褲作為男生校服,女生則穿短裙。不過有製度的地方就有反抗。有些男生是不穿短褲的,他可能想把自己當做成年人。時過境遷,現在的短褲、短裙,基本告別了戰時磨煉意志的意義,而成為一種習慣。實戰也證明,穿短褲或者光膀子的少年長大後組成的軍隊未必比穿長褲的更強。蘇聯小學男生大多穿長褲海洋和暖氣的恩典日本和法國都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法國部分地區是地中海氣候),與中國、俄羅斯的大陸性氣候相比,冬季少有刺骨生硬的寒風,日本冬季的體感溫度也比同緯度的中國地區舒適。日本良好的供暖系統也為冬季著短褲短裙提供了方便,地鐵、電車和商超等公共場所都開足了暖氣,而中國南方至今還在為集體供暖振臂高呼,沒有冷暖風的公交車仍在許多城市裡服役。在滑雪場,日本人也會老老實實換上滑雪服。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中國人其實也沒必要穿那麼厚實,穿得多很多時候是一種政治正確和習慣。老話說“春捂秋凍”,人們大多側重於“春捂”,“秋凍”倆字很少踐行。這種習慣往往由母親從小養成,此外還有“老佛爺”祖父母,以及志願者“老佛爺”的監督——給孩子穿的少的母親,有時甚至會招致路邊大媽的指責。事實上現在日本皇室的小公主也穿長褲,比如愛子公主:老寒腿?只是個幻覺中國民間所謂的風濕性關節炎,大多是骨關節炎,是關節多年勞損老化造成的,跟寒冷無關。不過天氣惡劣、降溫時,關節炎患者可能由於情緒或者血液循環的緣故,更容易感受到疼痛加劇。也就是說,老寒腿大多是因為病而怕冷,而不是因為冷而致病。風濕或者類風濕,都不是凍出來的毛病,而與自身免疫能力下降、營養不良或者細菌感染等諸多因素有關。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人挨凍了五六代,並沒有抱著腿苦不堪言,不過日本人發明了不少保暖竅門,比如兒童保暖短褲、鐵粉自熱的暖寶寶,以及坐下後用大塊圍巾遮住大腿。醫學沒有證明寒冷和關節炎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穿多穿少,無 ​​非是個人習慣。當然也別像這倆熊孩子,光膀子光腿,就跑到南北極去了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