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留守女童遭強姦後稱「我沒爸」 其父當場自殺
上周,湖南省邵東縣發生一起命案,一名女教師遭搶劫殺害,而作案者竟是3名未成年人,他們同為留守兒童。這一案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同時也引起了公眾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討論。“不是傷害就是被傷害”,曾有人這樣總結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的確,各種侵害留守兒童的案件與留守兒童實施的案件時常刺痛社會的神經。每次刺痛之後,我們都會發現,留守兒童正承受著不該由他們承擔的心理壓力。如何讓留守兒童享受童年的美好?這個問題需要從反思走向解決。3人盜竊時被人察覺,因擔心發現者報警,兩人將發現者捂死,一人將發現者宿舍內現金洗劫一空。離開現場後,3名殺人者除了吃飯睡覺,上網打遊戲十餘個小時,直至落網。10月18日,湖南省邵東縣發生一起命案,死者是當地一名女教師;3名行凶者皆為學生,其中年齡最大的只有13歲,最小的僅11歲。除了學生,3人的另一個身份更讓人扼腕嘆息——留守兒童。今天,中國留守兒童數量已經龐大到讓我們無法忽視——6000多萬;另一方面,留守兒童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也讓我們無法忽視——他們的身影,在各類侵害和被侵害的案件中交替出現。
性侵夢魘“你不是我爸爸,我沒有爸爸,你快走吧。”8歲的留守女童在見到久未謀面的父親後,說的第一句話竟是這樣的。在這看似任性的話語背後,掩藏著巨大的不幸——女孩被村裡的一個鰥夫性侵。父親得到消息,放下上海的蔬菜生意匆匆趕回家,見到床上縮成一團的女兒,想靠近抱一下,卻聽到了女兒“趕他走”的哭喊。
面對女兒的“控訴”,懊悔至極的父親拿起農藥灌進嘴裡,所幸被人發現及時,這名父親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過來。這一幕發生在山東省蒼山縣。蒼山縣是沂蒙山區的勞務輸出大縣,外出務工人數超過27萬,勞務輸出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這也就意味著,平日里,這裡的村莊只剩下留守的兒童和老人。在這裡,安全問題成為懸在留守兒童頭頂,隨時可能墜下的利刃。在各種安全問題中,給孩子造成傷害最大的,是性侵案。除了生理上的創傷,更令人揪心的受侵害兒童的精神狀態。他們沉默、眼神空洞,甚至夜不能寐。即使睡了也會驚醒數次,誰也不知道他們在夢中是怎樣的驚恐。那是沂蒙山區一處破敗的房屋,居住著父親和三姐妹。父親是文盲,母親外出打工多年未歸,家中的三姐妹撐起了這個家。一場持續數年之久的性侵,讓這個早已搖搖欲墜的留守家庭更加風雨飄搖。從大姐開始,二姐、最小的妹妹,直至其中一個女孩懷孕,這場罪惡才被發現。性侵者的招數老套,以糖果等引誘女孩到屋內,再實施傷害。記者問,為什麼沒有向父親或者別人求助?三姐妹的回答是“不敢”,“他威脅我們,說如果告訴別人,我爸就會打死我們”。三姐妹說出這番話時,父親望過來的眼神里充滿了絕望。當地人告訴記者,這樣的事情讓女孩們以後找不到好婆家了。與記者交談完,大姐將兩個妹妹圈在臂膀中,縮到牆角處。性侵,可能將是這個家庭永遠無法癒合的傷痕。這樣的事情,也曾發生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秀水梁村。這是個富裕的村莊,幾乎家家戶戶的房屋都貼了瓷磚。然而,一串數字讓這個村子的體面瞬間土崩瓦解:在過去的一年,12名女童在村裡的幼兒園被教師黃振辛性侵,其中11人為留守兒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與媒體發起的兒童性侵害調查顯示,在統計的40起案件中,15起是關於農村留守兒童的,佔到統計案件總數的近4成。
畸形心態自上世紀8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入城市。由於受到戶籍政策和經濟條件的限制,進城務工人員只能將子女留在老家,“留守兒童”這一特殊人群由此產生。2015年7月30日,教育部發布201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在他們的統計數字中,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農村留守兒童共2075.42萬人,其中,在小學就讀1409.53萬人,在初中就讀665.89萬人。這也表明,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學齡前兒童約佔留守兒童人群的2/3。伴隨著這個龐大數字而來的種種問題,和頻頻發生在留守兒童身上的悲劇,使這個脆弱的人群成為沉重的公共議題。2012年到2014年,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小吉場鎮南豐小學教師黎某先後性侵學生,至少涉及12名女生,最小者僅8歲,多數為留守兒童。在南豐村性侵案發生後,一些聞訊趕回家鄉的父母悔恨交集。他們說,平日很想念和擔心孩子,可是為生計所迫、受條件限制無法將孩子帶在身邊,只能在每年農忙或過年時才回家幾天,以至於孩子長期處於父母的監護之外。把孩子留在家鄉的問題顯而易見,這些留守兒童不僅容易受到侵害,同時也容易因監護不足走上歧路。小凌在作案時只有14歲半。出事那天,他正百無聊賴地躺在床上,鄰家一個7歲女孩來找他妹妹玩。一言不合,小凌把小女孩推倒在地。小女孩哭了,小凌覺得很煩,就隨手拿枕巾捂住她的嘴,把她掐死。之後,小凌將女孩屍體扔到離村很遠的一個機井裡,直到被人發現……“走進少管所的孩子,80%以上是留守兒童,90%以上是留守兒童和離異家庭的孩子。”湖南女作家阮梅歷時近兩年,深入看守所、未成年人管教所等地,接觸了900多個未成年人犯罪案例,最終選取了11個典型少年的懺悔錄整理成訪談錄《罪童淚》。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也曾隨機抽取了2009年至2013年間的120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其中,留守兒童作案的47件,比例達39.2%。江西省的一項調查顯示,2007年5月在押的1877名青少年罪犯中,在犯罪前與親生父母親生活在一起的僅佔32.6%,其他的孩子是與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其他親戚或朋友生活、或是獨自生活。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研究人員潘璐作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研究”課題組成員,經過兩年多時間,在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和四川5個勞動力輸出大省的10個村進行問卷調查走訪研究,她發現留守兒童的主要心理問題表現為兒童自卑心理加劇、性格抑鬱、喜歡自我封閉、為人處事孤僻不合群,一些兒童產生憎恨、仇視的畸形心態,甚至出現暴力化傾向。“初中畢業、團體作案、多是以侵犯財產為目的的搶劫和盜竊,犯罪動機簡單,沒有明確的目標和精心的策劃,往往是見財起意和激情犯罪的多”——這是201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上林縣人民法院對南寧六縣農村留守青少年犯罪現象進行調查後,總結出的最大特徵。上林縣法院的法官發現,在接受調查訪問的100名農村留守青少年中,有一半以上承認自己存在一點或幾點人格方面的心理缺陷,在作案前都有暴躁、叛逆、自私、虛榮、嫉妒、焦慮等心理問題,“在大部分農村留守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例中,其作案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顯示一種征服別人、駕馭別人的扭曲英雄觀,他們試圖把別人因自己的淫威和暴力而恐懼視為一種可驕傲和炫耀的資本”。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