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生校服為什麼都是性感的水手服勒?讓宅男幻想瘋狂的背後竟有驚人秘密!
很多男生看到「水手服」就凍未條了呀!而這好像也默默成為日本高中女生的代表服飾,
但你知道為什麼日本女生的校服會用這麼特別的水手服嗎?其實背後有很深的意涵呀!一起來看看吧!
《裙裾之美:日本女生制服史》這本書裡記錄了日本女生的制服變遷過程——經歷了近代社會制度、社會集團與階級的整合,是女生對於“穿什麼”這一問題的思索與嘗試。在該書作者難波知子看來,女生制服受到國家思潮、學校教育方針、女生自身的判斷與行為、家長的訴求、周邊市民的看法與媒體輿論的反饋等諸多因素的交織影響,伴隨著社會價值觀的衝突與動搖,才最終得以慢慢確立。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各所女校規定的制服樣式千差萬別,然而進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校制服的樣式集中趨向水手服與背心裙。縱覽至此為止的制服演變歷程可以發現,二十世紀〇〇年代作為女生標誌的袴得到廣泛普及,在袴上佩戴本校校徽的學校制服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傳統的標誌體系徹底瓦解,服裝從袴向洋服轉變,某種特定樣式的洋服再次作為代表“女生”身份的服裝固定下來。水手服與背心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半期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這兩種服飾作為女校制服在全國範圍推廣使用。
夏季短袖水手服
向水手服的轉變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各地女子學校出現一個統一的現象:在經歷若干階段後,學生服裝從腰繫腰帶的長款洋服轉變為白色橫紋衣領的普通水手服。在從洋服向水手服的轉變過程中,上衣的長度逐漸縮短,腰帶也被淘汰。據說,轉變為水手服的契機是與公車女乘務員的制服過於類似,以及修學旅行時發生的幾則逸事。
佛教主義私立北海女子學校在一九二二(大正十一)年規定的洋服為藏青色嗶嘰面料、白色方形衣領、四排扣上衣、裝飾一條白色橫紋的褶裙與一條同樣布料的腰帶。這一服飾被學生稱為“bus girl”(公車女孩),飽受批判。在青森縣立青森高等女子學校學生前往京都參加修學旅行的途中,由於制服與公車女乘務員大同小異,還發生了混淆認錯的窘況。
由於該制服在學生中的評價過低,而且當時其他女子學校流行水手服,所以北海女子學校於一九三三(昭和八)年改制服為水手服。栃木縣立宇都宮第一高等女子學校將翻領西服(於一九二五年統一)更改為水手服。理由如下:“西服款式過時,與公車女乘務員毫無二致”;“當時,東京的女子學校制服全盤改為水手式”;“西服腰帶的面料是人造絲,較易磨損,相對而言並不經濟”;“水手服的裁剪比西服更簡單,且用料更少”。
一九二九(昭和四)年,群馬縣立太田高等女子學校的畢業生在關西參加畢業旅行時,同住一所旅館的東京女生嘲笑她們像“農村公車乘務員的集體旅行”,為此兩校學生還發生衝突。同時,以畢業旅行為契機的制服修改事例也時有發生。秋田縣立花輪高等女子學校學生在畢業旅行之際來到關西地區,看到當地身穿水手服與背心裙的女生,心生羨慕與憧憬,隨即召開學生代表大會,向學校提交了一份陳情書。當時,她們的願望未能達成,不過在兩年後,學校將制服更改為背心裙。
可是,當花輪女校的學生穿著這身背心裙舉行修學旅行時,又與東京府立第一高等女子學校的學生“撞衫”,此事在高低年級學生之間口口相傳。福島縣立會津高等女子學校在組織關西畢業旅行時,被另一所學校的男生嘲笑像“黑烏鴉”。受此刺激,一名繪畫老師設計了一款新型制服。綜上所述,修學旅行成為對比、評價本校與其他女校制服的平臺,為修改制服創造了動機。
冬季長袖水手服
對水手服的憧憬與留戀
總而言之,制服被更改為水手服的根本原因在於女生們對水手服的憧憬。下文將介紹幾則突出體現當時女生們對水手服嚮往之情的事例。埼玉縣立兒玉高等女子學校校史記錄了一位畢業生的回憶:「當時,大多數女校的冬夏制服都是水手服。相比之下,我們的冬季制服顯得無比醜陋、粗俗,大家對水手服更加憧憬。可是,那時候的我們完全不懂得表達訴求的技巧。不知道是我們的心聲終於被傾聽,還是老師們也持相同意見,在我讀四年級的某一天,兩三名學生代表在班主任的支援與幫助下,向校長呈遞了一份請願書。或許這份請願書確實切中時弊,自當年起,一年級學生的冬服換成了水手服。雖然我們無法再穿上水手服,但依然感到心花怒放,彷彿為後輩們做了一件好事,由此產生了一種羞澀的喜悅。」
兒玉女高的夏服是水手服,但冬服是圍巾式衣領上衣配背心裙。一九三三(昭和八)年,冬服也改為水手服。雖然向校長呈遞請願書的四年級學生無法換上水手服,但依然為這一改變深感興奮。這則逸事表現了當時女生對水手服的憧憬與嚮往。由於全國統一規定絲瓜領制服,在戰爭年代度過學生時期的畢業生們再也無法穿上水手服,她們在回憶這段往事時紛紛表示惋惜。水手服逐漸成為代表女生身份的特定服裝,女生對水手服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
水手服的穿法與著裝檢查
就某方面而言,女生對水手服的強烈渴望也加速了女生服裝樣式統一的程序。而且,水手服的穿法也反映了當時的流行趨勢與個人喜好。例如,青山女子學院在一九三二(昭和七)年確定水手服,由於樣式“過於古板呆滯,所以學生仿照當時的流行風尚,隨心所欲地修改制服,或縮短上衣,或延長裙擺。可是在學校檢查著裝時不免撞在槍口上,被老師訓誡:‘水手服源自於水兵的制式服裝,因此上衣長度理應達到手臂下垂時手腕袖口處’”。
昭和初期盛行長上衣搭配短裙,後來又開始流行短上衣搭配長裙。當時的女生喜歡束緊上衣的腰身,以顯纖細,或者增加裙襬褶數。在畢業生的回憶錄或座談會上時常有人提及故意違反著裝規定、刻意打扮裝飾的情況。由此可知,不同於學校規定,制服的穿法在女生之間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價值觀與服裝文化。當學生的穿著違背學校著裝規定時,學校往往會開展著裝檢查,嚴加管束。
應對戰時體制
水手服是女生夢寐以求的流行樣式,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全國以縣為單位統一規定學生穿用水手服。據文獻記載,一九三三(昭和八)年廣島與群馬、一九三八(昭和十三)年栃木、一九三九(昭和十四)年靜岡統一學生服裝的樣式。一九三三(昭和八)年,廣島就統一制服一事召開“高等女子學校校長聯合會議”,各所女子學校校長、縣學務科長、督學官、衛生主任及陸軍軍服廠廠長、工程師等人參會,該會議決定統一制服樣式為水手式。
其中,陸軍軍服廠的參與尤其引人注目,面料的選用也是在軍服廠的研究與推薦下展開的。群馬與廣島同在一九三三(昭和八)年規定學生穿用水手式制服。靜岡縣立的十四所學校統一規定冬夏制服為化纖面料的水手式服裝。之所以出現以縣為單位統一制服的趨勢,原因在於受到一九三一(昭和六)年九一八事變、一九三七(昭和十二)年日中戰爭、一九三八(昭和十三年)“棉織品製造販賣禁令”等戰時體制的影響。軍需品優先使用纖維製品,而民間衣物的用料面臨越來越多的限制。尤其是一九三八(昭和十三)年頒佈的禁令禁止民間私自製造或銷售純棉面料,因此制服轉而使用纖維原料與人造棉(木造纖維)的混紡面料。
廣島統一制服的舉動發生在九一八事變與日中戰爭期間,自此軍服廠也參與到學校統一制服的行動中來。另一方面,在一九三八(昭和十三)年禁令頒佈的影響下,靜岡開始使用化纖面料。此外,宮城、愛知、岡山、福岡也出現了制服統一的趨向。一九三五(昭和十)年,宮城明確了縣屬女子中等學校學生服裝的標準規格,縣立第三高等女子學校的制服也統一為頸系領結的水手式。一九三二(昭和七)年,愛知豐橋女高變更制服,規定學生穿用縣屬學校統一的水手服。另外,岡山高等女子學校校史也記錄了一九四〇(昭和十五)年岡山縣統一規定標準服的情況。
該標準服為頸系領結的折領型,面料為化纖混紡,裙襬褶數減少,更加節約用料。福岡稍早於岡山,於一九二四(大正十三)年將縣屬女子學校的學生制服統一改為水手式。據朝倉實科高等女子學校的記錄記載,在經過了各種嘗試與研究後,一九三〇(昭和五)年成立“中等學校購買協會”,協會負責分配服裝面料,並由高年級學生負責縫製白色半袖府綢水手服。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戰時體制對女子學校制服的統一、主要是水手式的統一產生顯著影響,一九三八(昭和十三)年以後,全國逐漸普及採用化纖面料。如在介紹栃木縣立宇都宮女高的事例中所述,選擇水手式的原因包括便於縫製、節約布料、受女生歡迎等。在這個時期,不僅女子學校的制服開始走向統一,圍繞男生、小學生、教師服裝是否應統一的討論也隨之愈發熱烈。在戰時體制形成的過程中,女生制服選擇了水手式,實現了以縣為單位的統一。
一九三五(昭和十)年,栃木高等女子學校改折領型制服為水手服,一九三八(昭和十三)年在衣領上添置白色領罩。這一改動是因為面料中含有化纖,洗滌時易損傷衣領,領罩是為了保持清潔。化纖的缺點是耐候性差,為解決這一問題,在衣領上加領套或在袖口外套袖筒,以防髒汙,一旦弄髒便可摘下領套或袖筒,單獨清洗。
青森高等女子學校的改良方法則是以鈕釦固定水手服上衣的衣領、前襟、袖口或領結。如此一來,可以卸下、替換並清洗被垂髻弄髒的衣領;將袖口的鈕釦朝手指方向移動,可以將袖長至多延長四公分。這一設計迎合了調整上衣或裙擺長度的需要。倘若領結經過反覆清洗,汙漬依然明顯,那麼也可以翻轉過來重新縫合。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學校精心設計制服的各個部位,學生亦妥善保管,在上學期間或上下學路上自覺愛護。
原來水手服背後有這麼深奧的歷程呀!真的是大漲知識了!
看趣聞就像拉屎,是每天必須的!加入【卡撐粉絲團】讓你大便都在笑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