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呆了!鐵達尼號的逃生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導讀:“泰坦尼克”號目的地是美國紐約,卻在中途撞冰山沉沒。1912年4月10日,號稱"永不沉沒"的巨輪"泰坦尼克"號開始了它的處女航。4月14日深夜,"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船裂成兩半後沉入大西洋,1500多名乘客葬身海底...
沉睡在海底的“泰坦尼克”
在電影《"泰坦尼克"號》裡,我們看到了一幅幅充滿人性,感人至深的溫暖畫面:白髮蒼蒼的老船長莊嚴宣布讓婦女兒童首先離船,並平靜地與" 泰坦尼克 "號一同沉沒;一位仁慈而勇敢的牧師冒著生命危險返回正在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動情呼籲:"讓婦女兒童先上救生艇!";一位父親深情地親吻小女兒之後將她送上救生艇…… 然而,歷史的真相遠遠沒有那麼溫暖。美國《新聞周刊》近期刊登報導,講述了沉船時刻的眾多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多樣性。讓人遺憾的是,"婦女兒童優先"的動人救生口號並非完全屬實,獲得優先權的主要是頭等艙、二等艙的婦孺。統計數據表明,頭等艙男乘客的生還率比三等艙中兒童的生還率還稍高一點。
“泰坦尼克”號目的地是美國紐約,卻在中途撞冰山沉沒
航運公司董事擠上救生艇
"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慘劇發生之後,媒體和國會的聽證會揭露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多樣性。白星航運公司("泰坦尼克"號的船東)的董事J·布魯斯·伊斯梅從來就不喜歡"泰坦尼克"號的船長愛德華·史密斯和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在船隻下沉時,伊斯梅擠上了一艘載著婦女兒童的救生艇,這使他的下半輩子都背負著罵名。 關於伊斯梅是如何從"泰坦尼克"號上逃脫的,流傳著很多個版本。一些目擊者認為他趁第一艘救生艇即將下水時偷偷溜了進去,一些則認為他從人群中擠到救生艇前,並以開槍相威脅,最終搭上了救生艇的末班車而離開。而伊斯梅自己則堅持他坐上救生艇的時候,"泰坦尼克"號的甲板上已經空無一人了,他對於船上還有1500多人完全不知情。 據說,"泰坦尼克"號上只裝備了16艘救生艇也正是伊斯梅的主意。伊斯梅在"泰坦尼克"號的規劃會議上曾經問了這麼一句話:"這艘大傢伙本身就是個大救生艇,既然如此,那為什麼還要費神裝那些小艇,弄得甲板上亂糟糟的呢? "當船駛入冰山區域內時,據說也是伊斯梅命令船長保持原速前進。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號倖存者乘坐的救生艇 伊斯梅認為"泰坦尼克"號是"永不沉沒的"另一原因,是因為無線電系統理應能夠及時發送求救信息,呼叫其它船隻前來救援,趕在船隻沉沒前挽救乘客。但是,在"泰坦尼克"號沉沒當天,船上的無線電系統出現故障,直到船撞冰山前才將故障排除。"泰坦尼克"號錯過了其它船隻發送的警告冰山出沒的信息,而距離"泰坦尼"克號不遠的船隻也因被冰山環繞而無法及時 趕來救援。 也有人選擇紳士般的死亡 當然,面對生死抉擇,有些人選擇紳士般的死亡。攜帶傭人、司機等共同登船的富豪本傑明·古根海姆看到女性登上救生艇之後明白自己沒有獲救機會,他返回自己的船艙,穿上了自己的晚禮服。據說他是這麼說的,“我們已經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準備像一個紳士一樣下沉。如果這真的發生了,告訴我的妻子,我已經儘自己所能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 63歲的老婦艾達·斯特勞斯拒絕拋下丈夫、梅西百貨的創始人伊斯多獨自逃生。艾達當時幾乎已經上了8號救生艇,但她突然改變了主意,又回來和伊斯多待在一起,她說,“這麼多年來,我們都生活在一起,你去的地方,我也去! ”她把自己在艇裡的位置給了一個年輕的女傭,還把自己的毛皮大衣也甩給了這個女傭,說“我再也用不著它了!”斯特勞斯夫婦最後的時刻是一起坐在甲板上,等待著巨浪將他們吞沒。 1911年,仍在建造之中的“泰坦尼克”號 億萬富翁約翰·雅各布·阿斯德問負責救生艇的船員,他可否陪同正懷著身孕的妻子馬德琳上艇,那個船員說了一句“婦孺先上”之後,他就像一個真正的紳士一樣,回到甲板,安靜地坐在那裡,直到輪船沉沒,船上倒下的大煙囪把他砸進大西洋中。阿斯德當時已有資產8700多萬美元,加上他那些發明專利,身價達1億美元以上,是“泰坦尼克”號上唯一的億萬富翁,也是當時全世界最富的人之一。 逃生機率取決於船艙等級 “泰坦尼克”號上“婦女兒童優先”的逃生口號並非是虛構,但是,逃生的機率主要取決於乘客當時所在的船艙等級。美國新澤西州州立大學教授、著名社會學家戴維·波普諾在他的《社會學》一書中這樣寫道:“……不幸的是救生船不夠。儘管很多人(超過1500人)遇難,但乘客注意遵守'優先救助婦女兒童'的社會規範”,使得英國公眾和政府面 對這一巨大災難,“可以找到一些安慰”統計數據表明,“乘客中69%的婦女和兒童活了下來,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還”。 這是“泰坦尼克”號奉獻給世界的一條活生生的文明守則。但波普諾接下來揭示的數據卻十分殘酷,他繼續寫道:“我們發現,三等艙中的乘客只有26%生還,與此相應的是,二等艙乘客的生還率是44%,頭等艙是60%。頭等艙男乘客的生還率比三等艙中兒童的生還率還稍高一點。”“輪船的頭等艙主要由有錢人住著,二等艙乘客大部分是中產階級職員和商人,三等艙(以及更低等)主要是由去美國的貧窮移民乘坐。 ” 這是人類社會更為強悍的另一條規則。於是,波普諾毫不客氣地修改了曾使英國人頗感“安慰”的“社會規範”:“在泰坦尼克號上實踐的社會規範這樣表述可能更準確一些:'頭等艙和二等艙的婦女和兒童優先'。” “永不沉沒”的悲劇不僅僅發生在海上 在1912年“泰坦尼克”號紀念集會上,白星公司對媒體表示:沒有所謂的“海上規則”要求男人們做出那麼大的犧牲,他們那麼做了只能說是一種強者對弱者的關照,這不管在陸地還是在海上都是一樣的,這是他們的“個人選擇”。 三類不同艙位的倖存機率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差距,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泰坦尼克”號和別的客輪一樣,將存放救生艇的區域安排在了頭等艙和二等艙附近,以降低富人和中產階級乘客對航海風險的擔心,當時所有的輪船都是這樣設計的。其二,下水逃生的安排也保持了這個相同的邏輯,即頭等艙、二等艙優先,而不是後來盛傳的“婦女兒童優先”。 報導的最後寫道,號稱“永不沉沒”卻終究傾覆的悲劇不僅僅發生在“泰坦尼克”號身上,在金融世界裡也一樣會出現,比如雷曼兄弟公司就撞上了冰山。再好的系統,再多的錢,再聰明的工程師,再可靠的設計也不起作用,世界上沒有“完美”這樣東西,因為駕駛者正以魯莽的速度駕駛大船前進。在駛向未知的深海之前,我們應該自問一下,船上是否為三等艙的乘客準備了足夠的救生艇?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