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大家心中的疑惑!「宋美齡四大謎團」為何堅決不與蔣介石合葬?




蔣介石和宋美齡

宋美齡跨過三個世紀,走完了漫長的人生旅程,絕代風華隨著她的駕鶴西去而成為永遠的回憶,但她身後留下的種種疑團卻無法煙消雲散,讓們久久猜測。

謎團一:為什麼不回台灣安葬?
在106歲生日之前,由於宋美齡的身體狀況已經非常不好,所以當時即有宋美齡身後事的種種傳聞向外發散。這些傳聞都沒能得到證實,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她希望自己死後不回台灣安葬。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要求,外間有諸多的傳說。


第三種說法是美國紐約僑界傳出的,聲稱宋美齡已經在當地買好一塊墓地,作為自己的安葬之地。由於宋美齡已表明死後想葬在紐約,紐約上州芬克里夫墓園已備好宋美齡的室內墓地。

儘管宋美齡的長眠之地眾說紛紜,但外界相信年事已高的她心中早已經做了妥當的安排。

謎團二:為何不留任何文字?
106歲的宋美齡生前沒有留下任何傳記或回憶錄,也沒有留下完整的音像數據。生前,也有人勸宋美齡寫點傳記留下點什麼,但都被她委婉地拒絕了,聲稱一切都留給了歷史。她堅持認為,時間會讓歷史還原。


不過,日前,台灣有心人卻根據支離破碎的記錄片在台灣公共電視上播出了紀錄片《世紀宋美齡》。該片分為3集,第一集是《東方與西方》,以宋美齡一生的巔峰之作揭開序幕,回到1943年中國對日抗戰最艱困的時期,宋美齡以一口有美國南方口音的英文對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接受《世紀宋美齡》採訪的台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分析當年風行美國的「宋美齡現象」,穿旗袍說英文的宋美齡留給美國無限的想像空間,對美國可說是「致命的誘惑」。

1922年12月,蔣介石在孫中山在上海的寓所法租界莫里哀路(即香山路)的一次社區的基督教晚會認識了宋美齡,隨後開始了對宋美齡的追求。1927年4月,蔣介石向宋美齡提出求婚,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期待多年的婚禮在上海舉行。婚禮分兩次:一次是教會婚禮;另一次是世俗婚禮。隨後的歲月中二人一直相濡以沫,直至蔣介石去世。





謎團四:在美巨額支出靠誰?
台灣《時報周刊》報導,宋美齡的名下沒有一點財產,也沒有任何收入,那麼這些年她都是靠什么生活的,每年大約需要多少錢呢?


宋美齡淡出台灣政壇後,與台灣關係最密切的部門除了她一手創辦的學校和醫院外,就是「總統府」了。她雖然人在美國,2003年台灣「總統府」還是為其編列了3位事務工作人員和兩名司機,共416萬元新台幣預算。(台幣,下同)而派駐美國的醫療人員,每人每月的薪水至少有5萬元,再加上節假日獎金,一年6個人至少得600萬元。所以為了照顧宋美齡,一年支出至少1000萬元。

如此禮遇宋美齡,自然有其依據。蔣介石去世後,台灣當局在1978年5月發布了「卸任總統禮遇條例實施辦法」,規定「卸任總統」配偶除可應邀參加大典外,還可以享有交通工具車輛2輛及司機2名;處理事項人員3人或4人及事務費;台灣內外醫療包括私人醫生與健康檢查所需的一切費用以及視實際情況由「國安局」提供安全警衛。「總統府」根據這些規定,2003年編列了416萬元的預算。值得注意的是,按規定,宋美齡無論在台灣還是在海外,所有醫療費用完全由台灣當局支付,這方面都是實報實銷,沒有上限。





不過,也有傳聞說,宋美齡靠的並不全是台灣方面提供的開支,更有蔣家人當年的「秘密資金」,至於真相如何也許只有宋美齡自己知道。

抗戰爆發後,宋美齡穿梭來往於國民黨和美國政府高層中間。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成為第一個在美國議會和國會的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說的外國人。

轉載自:今日頭條 

本帖最後由 fafagaga 於 2016-3-14 16:22 編輯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