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種「保護主義」 阻礙台灣人才
2016-03-17 02:36 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
產業界老嘆找不到人才,但台灣真的沒有優秀人才嗎?晶華酒店集團、台灣康寧顯示玻璃公司等多位產業界人士昨天表示,國內保護主義盛行,包括政府設下各種制度限制外籍人才來台、家長則擔心孩子吃苦,欠缺的是懂得發掘問題以及肯吃苦的人才。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昨舉辦「邁向國際化—大學語言管理論壇」,邀請產業界以及國內五十幾所大學主管與會座談。
台灣康寧顯示玻璃公司總經理曾崇凱指出,現在大學國際化照理說比早期大學還強,但卻非如此,「國際化是相對值,而非絕對值,別人國際化比我們快。」他說,外資投資都是把台灣跟其他國家相比,「環境友善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別人怎麼看。」
「要人才走出去,還是要人才走進來?」晶華酒店人力資源副總經理劉富美也說,台灣政府採保護主義,許多本土企業遇到的問題是很難引進國際人才,相關政策、制度,和產業實際需求脫勾;還設有(僑外生留台工作)評點制度,「但是國際優秀人才為何要配合這些規定?」
除了政府過度保護外,家長保護主義也讓產業界頭痛。劉富美說,去年公司想在柏林、北京等地培訓外派人員,願付全額薪水,卻沒有年輕人願意去。
「媽媽說不放心,海外工作太辛苦。」年輕員工反映海外太遠,家長探望不方便。劉富美說,台灣太幸福了,年輕人開咖啡店或手作品擺攤,就可維持生活,但若社會全充滿這種小確幸,台灣的未來在哪裡呢?
她說,晶華酒店每年會給各校餐飲科系約一百四十個實習生名額,但去年驟減剩八十人,不少大學生簽好約臨時不來,理由是「太辛苦」,他們寧願在家附近的咖啡店實習。
劉富美說,學習本就不輕鬆,但不少家長過度保護孩子,比如曾接到家長抗議「吃中餐的時間太短」、「怎麼讓我孩子一直站著」等投訴。
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直言,很多大學生嫌台灣薪水低,但是否能先證明自己是「人才」?他認為,就國家、國際角度來看,真正的「人才」才有資格談薪水,而國際移動力是基本能力。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