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電商賣奢侈品水深 真貨假貨摻著賣成為潛規則
![]()
揭密電商賣奢侈品水深。 大 中 小 去(2015)年『雙11』結束後,一個關於電商假貨的經典段子是『一款全球限量六輛的經典法拉利,在大陸電商上賣出去了七輛』。一位電商人士直言,其實多數電商網站本身也不願意售假,但對於大陸國內的奢侈品供應商的混亂狀況往往也缺乏鑑別能力。根據北京青年報報導,3月10日,大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15年度大陸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大陸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台共接到的大陸全國網路消費用戶涉及電商投訴數量同比2014年增長3.27%,其中跨境電商投訴以7.53%位列投訴第三位。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跨境電商的假貨問題集中在品牌授權、進貨管道等方面。
真貨假貨摻著賣成為潛規則『說實話,大牌奢侈品的大陸國內供應商水太深,很多電商也會被坑,就別說電商與供貨商一起造假騙買家的了!』15日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電商平台上出現的很多仿冒奢侈品甚至騙過了電商的業務人員,所以即便價格合理的電商奢侈品也可能出現假貨。『關鍵是在供貨商身上!』他介紹,『供貨商給你10件貨裡總會有一兩件是假的,誰也不知道他們貨都是從哪兒來的,有的是各種管道簽到了在大陸的代理然後又轉給了下家,有的乾脆就是一個皮包公司;甚至有的大陸國內供應商同時還經營淘寶店,都是同一批貨。』這位電商人士告訴記者,這些供貨商也能提供出通關檔,但事實上這些文件不可能每份都查驗,在正品中混假貨成為經銷商喜歡使用的手段,『按一些網站銷售的價格,不摻假根本不可能掙錢。』不過一位電商人士也直言,其實多數電商網站本身也不願意售假,但對於大陸國內的奢侈品供應商的混亂狀況往往也缺乏鑑別能力。雖然這些電商也會設置從招商到質檢的各個檢查通道把關,但仍是防不勝防。不過這種狀況在近兩年已經有所好轉。據悉,自從聚美優品之前的假貨事件之後,各級監管部門對此都下達了紅頭文件,嚴厲管控這一問題,現在的監管已經非常嚴格。相比較而言,國外供應商極少會發現有問題的貨,他們的造假成本太高。『一個是信譽成本,另外國外的零售商或者批發代理本來拿到的價格就低,他們才不會去費力造個跟真的長得差不多的假貨呢。』因此目前大陸國內一些跨境電商索性放棄了從大陸國內供應商進貨的所有管道。『就是因為水太深,我們從2013年開始砍掉了大批的大陸國內供應商,只用海外品牌方和名品店、百貨公司的貨源,以防萬一。』跨境電商走秀網一位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
品牌專櫃拒為代購品驗貨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電商上的海外代購商品都標明『專櫃驗貨,假一賠十』,意思是向買家承諾可以收到商品後自行到當地專賣店驗貨,一旦發現假貨就可索賠。不過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這項看似很保險的驗真方式在實際中幾乎不可能辦到,包括古馳、LV、浪琴等大品牌在大陸的官方客服明確表示,專賣店不會為個人提供任何產品鑑定服務,因為他們並沒有授權一些電商平台銷售自己的產品。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