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新的師姐在這!高顏值民國才女呂碧城..可為何又終身不婚變成剩女始祖?
清末民初時,一大批新女性在時代的浪潮中脫穎而出,其中即包括了女詞人、女教育家、女富豪呂碧城。
1904年11月,在嚴復、嚴修、傅增湘、英斂之等津門名流、天津道尹唐紹儀乃至袁世凱的鼎力支持下,北洋女子公學正式開學,呂碧城出任總教習(教務長),傅增湘為監督(校長)。
兩年後,北洋女子公學更名為北洋女子師範學堂,年僅23歲的呂碧城升任監督,這在當時尚屬首例。
「為一個文明社會的將來盡各自的力量」,儘管第一屆畢業生只有十餘人,但其教育理念影響了諸多女傑,如鄧穎超、劉清揚、許廣平、郭隆真等都曾親聆過呂碧城的授課。
1912年清帝退位後,呂碧城在袁世凱的邀請下離開教育界改任總統府機要秘書。
但是,失望之後還有更多的失望,在袁世凱稱帝前夕,呂碧城辭職遷居上海,而在「洪憲帝制」失敗後,她也不免為世人所非議。
回滬期間,呂碧城行陶朱之學,獲利頗豐。1920年,呂碧城飄然出國,後漫遊於歐美各國並定居於瑞士的日內瓦湖畔。
這段時期,呂碧城將自己的見聞寫成《歐美漫遊錄》並先後連載於北京《順天時報》和上海《半月》雜誌。
但令人不解的是,呂碧城雖姿容優雅卻終身未婚。有人說,這是因她早年被人退婚而留下陰影所致,但這只是部分原因。
事實上,後與之交往過的社會名士不乏其人,如英斂之、楊志雲等均與其有過感情糾葛,但呂碧城卻寧願獨身終老而不曾踏入婚姻的大門。
與呂碧城最有可能發生婚姻關係的是給予她知遇之恩的英斂之。但遺憾的是,英斂之一則已婚(其妻淑仲還是皇族,);
二則是旗人(儘管當時「滿漢不婚」的禁令已打破,但民國前滿漢通婚的仍極少),以呂碧城的個性,也決不能容忍自己作為「妾」出現。
作為早期的女權主義者,呂碧城個性既強,遇事也極有主見,隨著其知名度的一步步提高,其與英斂之的關係也開始出現裂痕,在一些事情上,兩人難免會出現矛盾爭執乃至於言語失和的情況。
事實上,英斂之對呂碧城的態度也由最初的欣賞與好感逐漸變為不耐和反感,其日記中甚至出現斥之為「不通」、「虛驕刻薄,態極可鄙」的詞句。
1908年,《大公報》上刊載了一篇題為《師表有虧》的短文,文章不點名地批評了某校數名教習打扮妖艷,不中不外,招搖過市,有損師德。
由於當時的女教習人數很少,打扮妖艷者更是屈指可數,而呂碧城則性喜奢華,打扮新潮,英斂之此前對之頗具微詞。
呂碧城讀了這篇文章後,或因內心敏感,或是藉題發揮,她隨即在《津報》上發表文章,進行了言辭激烈的反擊。
事後,英斂之在日記中記道:
「碧城因《大公報》白話,登有勸女教習不當妖艷招搖一段,疑為譏彼。旋於《津報》登有駁文,強詞奪理,極為可笑。
數日後,彼來信,洋洋千言分辯,予乃答書,亦千餘言。此後遂永不來館。」
由此,兩人的關係徹底走向了破裂。
呂碧城早年遭遇退婚,之後在英斂之的幫助下成名,而後者對她也頗有好感,其情感難免複雜,而以其獨立偏執的性格,更是難以在相
處中感受自如。
之後,呂碧城索性借題發揮並與英斂之乃至《大公報》一刀兩斷,其中奧秘,恐怕還是一種不自信與不安的表現。
作為一個在婚事上受過傷害的女人,呂碧城對於之後的感情和婚姻往往抱著小心翼翼的試探態度,一有阻礙,即知難而退。
民國後,英斂之退居北京香山靜宜園並致力於慈善教育事業,他先後參與創辦了香山慈幼院和輔仁社。儘管二人後恢復來往並互通書
信,呂碧城還一度前往香山探望英斂之。
但是,相比於當年津門相談甚歡、笑語盈盈的情景已是隔去三秋。1926年,英斂之因病去世,而呂碧城當時已在異國天涯。
如同現代都市中的女金領,呂碧城在事業、才情、樣貌、金錢四者一樣不缺,她能看上的人屈指可數,而被看上的人,往往又「使君有
婦」。
當友人問及於此時,她自稱「生平可稱心的男人不多,梁啟超早有家室,汪精衛太年輕,汪榮寶人不錯,也已結婚。
張謇曾給我介紹過諸宗元,詩寫得不錯,但年屆不惑,鬚眉皆白,也太不般配。」
曾有人說她是袁克文(袁世凱的二公子)的紅顏知己,呂碧城笑而不答,稍傾曰:「袁屬公子哥兒,只許在歡場中偎紅依翠耳。」
對此,有著師生之誼的嚴復批評她「心高氣傲,舉所見男女,無一當其意者」,而其最終的結果是,一生未婚。
1929年後,呂碧城開始一心向佛並致力於「戒殺護生運動」,她曾著有多本佛學作品。1939年後,呂碧城在歐戰的硝煙中返回香港,後於1943年辭世,年61歲。
此時的香港,同樣在戰火之中,呂碧城遺命不留屍骨,骨灰和麵為丸,投於南中國海。
轉載自:今日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