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核污染被廢棄的切爾諾貝利恢復生機



2014年切諾貝利隔離區的狍子。(《華盛頓郵報》圖片)據《華盛頓郵報》2015年10月6日(周二)報道,烏克蘭地區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1986年巨大的爆炸,讓數十人死亡,並驅使10多萬人逃離家園,那是跨越1600平方英里的大片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土地。目前被遺棄的公寓樓僅為瓦解的混凝土殘骸。藤蔓爬上老農舍的頹壞牆壁,並打破天窗進入他們的屋頂。沒有人住在後啟示錄的環境。也就是沒有人。那裡野生動物種群正在蓬勃發展,有蓬鬆頭髮的野豬,長腳的麋鹿,狼的嚎叫合唱,在去年八月讓欣頓如此著迷。這是根據《當代生物學》期刊在周一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在隔離區的哺乳動物數字,甚至不比白俄羅斯最受保護的公園少。放射生態學專家和這篇報告的共同作者欣頓告訴華盛頓郵報:“當人們1986年放棄了該地區,野生動物開始增加不是驚天動地的新聞。令人驚訝的是這裡的生命能夠增長在這麼一個世界上最受放射性污染的區域。”換句話說,無論災難的後果可能是啥,事實證明,如果沒有人類就足以補償。朴次茅斯大學的環境科學教授及共同作者吉姆·史密斯說:“這表明我認為我們造成多大的傷害。這是有點明顯的,但我們在一個地方的相關日常活動破壞了環境。”這項研究是第一個真正的隔離區野生動物的普查。它依賴於在災難後的幾十年來直升機的觀察,以及科學家在2008年至2010年三個冬季,徒步在該區域的白俄羅斯仔細計數動物的足跡。雖然當科學家們第一次開始於1987年計算動物數量時較低,但一旦人們離開該地區後,它們呈快速上升趨勢。十年之內,每一個隔離區的動物種群中至少成長一倍。到了徒步普查的上一年即2010年,大多數的物種群體數跟任何白俄羅斯“四大國家公園一樣大。對於豺狼這個物種而言群體數則是七倍大。欣頓強調這並不意味著該區域沒有危險。他和他的同事們沒有研究揮之不去的污染所造成的個別和分子級損壞。雖然整個群體數都沒有凋零,個別動物可能會生病。據調查顯示,在靠近反應堆場址地區的土壤依然散發出的輻射。狼的存在是特別明顯的。作為頂級食肉動物,它們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康標誌,如果他們蓬勃發展,這意味著所有其他層面的物種,從麋鹿和鹿,下至昆蟲和植物,也必須是健康的。史密斯回憶道:“當我15年前在那裡時,它看起來像有一些樹木生長在這一個城市中。現在看來是有一些建築在森林中。”他說:“從野生動物的角度來看是一個了不起的經驗,但它也是一個悲傷的經歷,因為你看到了被遺棄的家庭,而且你想像到人們的生活已經被干擾了。看到房屋、汽車、棒球棍和你預想的生活,人們不得不放棄並離開是可悲的。但你也看到野豬跑來跑去,而且你一離開這區域就看不到。”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