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死法太痛苦了...為何吃飯時這個動作對日本人大不敬?揭秘5種日本武士切腹理由(9P)
日本人切腹自殺是出了名的,幾乎是民族性的一種表現。切腹是用刀切開腹部的自殺儀式,日本人將切腹視為有尊嚴的死法,主要為日本武士所實行。
日本人現在依然愛自殺,但通常都採用上吊、投水、跳樓等方法。至於切腹,現實中人們記得起來的,大概只有那個三島由紀夫。
三島由紀夫曾這樣答美國記者問:我不相信西洋人的誠心。為什麼?因為看不見。過去日本人相信誠心在肚子裡,所以必須披瀝時撕開肚皮給人看。切自己的肚子是最痛苦的行為,敢那樣做就顯示出武士的勇氣。切腹是日本獨特的東西,是外國人學不來的行為。
日本封建時期的武士如果被主君賜死,相比起純粹的斬首,剖腹被視為最光榮的死法。因為他們相信人的靈魂是寄居在腹部的,切腹的意思也是我把我的靈魂掏出來給你看,證明我的忠心或者清白。所以在日本吃魚的時候魚肚子如果對著客人將是一種不禮貌。
切腹的最早來源:
989年,權傾一世的藤原家突然出現了一個惡棍。此人名叫藤原義,他白天過著優雅的貴族生活,夜裡卻搖身一變成為無惡不做的大盜,騷擾京都的大街小巷。他武功高強,詭計多端。京都的捕快用了好久的時間才摸清他的真實面目。
這天晚上,藤原義作惡歸來。在自家院外巡視一番,見無異況,閃身越牆而入。他不知道,不遠處的三個武士終於確定了他的身份。
後半夜,官兵包圍了藤原義的住宅。令他們驚愕的是,藤原家燈火通明,院宅大開,官兵狐疑地湧入。只見藤原義坦胸露腹,盤坐於堂上,膝上橫著一柄雪亮的大刀,正悠閒的吹著一隻蕭。蕭聲淒涼,無人知道是什麼曲子。官兵們圍在堂下,但沒有任何人敢貿然上前捉拿。
一曲吹罷,堂上堂下一片靜寂。藤原義舉起大刀,把刀用力的插入腹部,將腹部一字切開,然後用刀尖挑出內臟扔向官兵,倒地而死。
藤原義當時設計的這一死亡方式,可能僅僅是為了追求死的駭異而已。但他萬萬沒有料到,這種切腹自殺,在他死後幾百年,居然成武士道最崇高的典範,每個武士都期待著某一天可以切腹自殺。
切腹雖然是很痛苦的,事實上這種痛苦也是刻意要造成的。切腹者要用一刀以上,切開自己的腹部。由於自己除去內臟過於可怕,所以切腹的方式最後做了修改,變成由切腹者自己劃上一刀。
第一刀切開腹部之後,由朋友或可信賴的家臣立即補上慈悲的一刀,砍下切腹者的頭。這種來擔當補刀的行為的人稱之為介錯,擔任介錯的人是非常的榮幸的。而到了後來很多時只是象徵性把刀碰到腹部而不需要造成致命傷口就被斬首了。
![]()
(穿著傳統服裝的日本切腹人(白衣者),站在其後的是介錯人)
有介錯人幫助的剖腹儀式過程如下:
剖腹自殺者穿著莊重服裝,用來剖腹的刀或劍放在他正前方。刀用特別的布料墊著。武士會作死亡的心理準備,例如寫作稱為辭世之句的詩歌。
等他和身旁的介錯人助手準備好,剖腹者會揭開身穿的和服,拿起刀劍,捅進自己腹部。剖腹者首先從左至右的切割,然後作稍微向上的第二刀,讓其腸臟溢位。切出第二刀之時,介錯人揮刀向剖腹者的脖子斬下,但不完全斬斷,讓頭和脖子仍有一絲牽連。由於這一刀要非常精確,介錯人一般是劍術高手。剖腹者會和介錯人預先同意何時徹底完成斬首。
介錯人一般是剖腹自殺者的親友。武士如果戰敗但輸得光榮,對手可能會為了向其勇氣致敬,而自願擔當介錯人。
割腹的種類和原因:
引責 對過失承擔責任
諫死 為了勸諫主君
名譽 為保住自己的臉面
商腹 為了給家族和子孫帶來恩惠
憤腹 憤慨於無實之罪的剖腹
切腹分為一字切,二字切,三字切。還有十字切,顧名思義,就是拿刀在腹部劃一個十字。但是此過程中不能把刀抽出來,要劃回去然後換個方向再來一次。
所以切腹也是考驗勇氣的自殺方式,要是切到一半手軟了那就丟人了。還有切完了不能叫,否則也很沒面子;同時不能後倒,那樣也是丟人的行為,要向前伏倒。
二戰結束的時候,日本陸軍大將阿南惟幾就是採用切腹的方式結束了自己。死時極為痛苦,成為戰後第一個以切腹方式自決的日本高階將領。可見武士道精神在日本人心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轉貼自 偷窺歷史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