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台灣首見茲卡病毒移入 恐致嬰小頭畸形
![]()
▲國內發現首例境外移入茲卡(Zika)病毒感染個案,疾管署宣布,茲卡病毒感染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圖/記者陳鈞凱攝,2016.1.19) 大 中 小 在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及東南亞流行的茲卡病毒,國內出現首例境外移入感染個案!疾管署今(19)天公布,一名來台工作的24歲泰籍男性入境時被攔檢,確認感染,這也是疾管署自2003年監測茲卡病毒檢驗約5萬件檢體以來,首次發現感染案件。茲卡病毒目前在中南美洲擴散流行,可能與新生兒小頭畸形症有關。茲卡病毒Zika virus是黃病毒的一種,目前被認定為是由蚊子傳播的蟲媒病毒,曾有案例報告顯示茲卡病毒可以透過人與人之間的性行為傳染。另外,母嬰垂直傳染雖被認為是可能的模式,但相當罕見,至今也尚未有母乳哺育傳染嬰兒的紀錄;而輸血所造成的傳染也被認為是可能的。疾管署署長郭旭崧表示,將依相關規定,將茲卡病毒感染列入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醫師如發現疑似個案,應於24小時內通報。疾管署同時也提升中南美與加勒比海地區及東南亞6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在台灣,可傳播茲卡病毒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也是國內登革熱的主要病媒蚊。郭旭崧強調,茲卡病毒傳播與症狀都與登革熱相似,在國內登革熱疫情趨緩之際,發現境外移入的茲卡病毒更提醒國人,要加緊做好病媒蚊孳清工作。疾管署掌握,這一名泰國籍男性居住於泰北,1月9日於泰國時即有發燒、頭痛等症狀,10日入境台灣時,因發燒於機場發燒篩檢站被攔下,該男表示,前3個月均在泰國,為首次來台工作。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指出,男子同行者2人為同公司員工,也都居住在泰北,其中1人有喉嚨痛、頭痛症狀,就醫後已改善;另1人輕微喉嚨痛、有痰,2人經採檢茲卡病毒、登革熱皆為陰性,目前男子的病況穩定,恢復情形佳,台灣同住者5人及同事10人均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就男子工作地周邊進行孳生源清除與病媒蚊密度調查等防疫工作。劉定萍強調,在國外,巴西部分病例出現小頭畸形、夏威夷境外移入的孕婦所產下的小頭症新生兒也檢出感染茲卡病毒,不過,目前這些神經異常與感染茲卡病毒的關聯性仍待釐清。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