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中東三國 要下一著什麼棋?
![]()
大陸和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及伊朗的雙邊貿易額走勢圖。(註:三圖中,2009年都有下滑,始於美國的經濟危機影響顯而易見) 大 中 小 新年首訪,習近平選擇了中東三國: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這幾個地方都不算太平。經過阿拉伯之春,埃及還在騷亂和暴恐中掙扎;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也是剛斷交。有人猜,習總這次去這仨國家,莫非是去斡旋?根據俠客島報導,這個答案並不準確。事實上還有很多原因,島叔給大家分析分析。之前,沙烏地阿拉伯伊朗斷交時島叔曾經發文分析大陸可能作為的方式。
印象
說起中東,大家的會想起什麼?答案中排在第一位的,恐怕非『石油』莫屬,然後恐怕就是『亂』了。的確,從二戰結束到今天,這一地區的常態,就是各國一邊向世界各地輸送著石油,一邊用換來的金錢買了武器,要麼互相掐,要麼關起門來自己掐。如果中東平靜了,電視裡的國際新聞一定少了不少內容。為什麼這樣?最近比較熱門的說法,是起源於美國政治學者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當然,如果運用『地緣政治理論』,也確實能較好解釋這個現象。但是種種理論,都脫離不開這麼一個現實:世界上各種文明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上,並且被其影響。中東的石油和世界交通要衝地位,是這個地區的幸運,也是他們的不幸。先說石油。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中,中東地區儲量占全球總量的61.5%;世界原油產量前三的國家,第一是沙烏地阿拉伯,第三是伊朗。而從一百多年前邱吉爾下令英國海軍全部以石油動力代替燃煤動力之後,石油就成了絕對意義上的戰略資源。再說交通。亞歐非三大洲的陸路和重要航路,都從中東過;想想古代一個鄂圖曼帝國就能阻斷大陸和歐洲的貿易來往通道,想想為什麼四大發明都得由阿拉伯人帶去歐洲,就明白它的戰略要衝地位了。正是因為這樣的資源和區位,在過去的歷史中,任何需要國際貿易、爭霸世界的工業化大國,都會努力謀求這一地區的霸權。一戰時,英法為代表的歐洲列強,瓜分了鄂圖曼帝國的遺產,將這一地區變成了犬牙交錯的格局;其後的美蘇爭霸,也是如此。而最近的中東動蕩,則起源於美國推行的『大中東民主計劃』,其本質,也是一種本土文明對外來勢力干涉的反彈。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