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中專欄】一樣蓋國宅,台灣政府為什麼差新加坡一大截?

轉載:  【黃益中專欄】一樣蓋國宅,台灣政府為什麼差新加坡一大截?
原文圖多


由新加坡政府蓋的達士頓組屋,不但位於市中心,更獲得多座國際獎項。(黃益中提供)

    〝正市中心全新三房一廳、捷運站走路八分鐘、50層鋼骨建築、水岸第一排、頂樓空中花園廊道、多項國際建築金獎...〞

這麼誘人的建案廣告台詞,想想看,如果在台北市,你願意花多少錢擁有它?抑或者,你覺得你「得花多少錢」才能擁有它?

以台北市大安區來看,2015年預售新案每坪平均單價133萬元、平均公設比為35.7%,若比照日本扣除公設比與約15%的附屬建物反算,則「實坪」價為每坪269.8萬元。就以三房一廳大概相當「虛坪」35坪來看,這個國際金獎新屋少說也要新台幣4655萬元!

可是,在新加坡市中心,你只需要拿出40萬新加坡幣,相當於新台幣900多萬而已。

不要訝異,我不是在說笑,我說的是新加坡「組屋」的事實。而且請注意,2014年新加坡的平均國民所得(人均GDP)可是高達五萬六千美元!同一期間的台灣只有兩萬一千多美元。

一個國民所得是台灣2倍以上的國家,房價竟然只有我們的1/5?!

是的。這就是台灣人的悲哀。

前面廣告台詞說的就是這間漂亮的「達士頓組屋」(The Pinnacle@Duxton),它是新加坡新世代的高密度、垂直綠建築的公宅建築。基地約2.5公頃,容積率為928%,建物七棟,樓高156公尺並有空中大平臺花園相連、總戶數達1848戶,並獲得多座國際獎項。

這房子地段有多好呢?它正面就位在市中心「牛車水」(Chinatown)的旁邊,背面就是海灣,擁有無敵海景。最酷的是它在26樓跟50樓各有一個相連的空中廊道,50樓是景觀花園、26樓則鋪設了500公尺的跑道。我去探訪的時候就遇到滿身大汗正跑完步的住戶要返家呢。
house2
在達士頓組屋頂樓眺望新加玻(黃益中提供)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要認識新加坡,就要先認識政府組屋」。新加坡人擁房率超過九成,其中85%的新加坡公民都住在組屋,會有這麼高比率的人住組屋當然是因為這種相當優惠的價格。而且新加坡住商分離,組屋區就是純住宅區,環境單純,組屋一樓、二樓會提供簡單的生活機能,比方說便利商店、髮廊、小診所、簡單的餐飲店等。
house
新加坡政府讓公民都買得起自己的房(黃益中提供)

最特別的是每一座組屋本身就可以是一個自主管理的社區,而且新加坡政府對每座組屋人口組成的配額是按照各族群在全國人口比例分配,所以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在組屋裡都是混居型態,這樣才能避免不同族群因分居隔閡產生誤解的衝突。這樣的社區,樓下就是公共空間、小公園、遊樂設施,而且還設有幼兒園及老人安養中心,年輕人外出工作時完全不用擔心居家照顧,可以安心上班。

我的新加坡朋友告訴我,只要你是新加坡公民,政府的建屋發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 HDB)就會為你蓋組屋,年輕人只要結婚就可以開始申請,而且還有結婚買房補助,甚至如果買在離父母家近的地方,還可以再享一筆補助。所以他說算算可以再省個新台幣一兩百萬元呢。當然,有人會問那如果沒結婚可以買嗎?可以的,但你得等到35歲以後才能申請。難怪新加坡年輕人真的比較早婚。

每個公民一生可以買兩次全新組屋,但只能同時擁有一間組屋,組屋沒有土地權只有使用權99年,所以新加坡政府仍掌握有未來進行都市計畫的所有土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新加坡街道城市規劃能如此井然有序的一個重要原因。

台灣未來會沒救的一個主因就是土地都賣光光了。

台灣的政府過去曾蓋過二十多萬戶的國宅,由於當初愚蠢到像個敗家子般把公有土地都賣掉,現在這些國宅早就淪為私人炒房的工具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未來,當以新加坡組屋的公宅建築、社區生活為範例,蓋出足量的、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公共住宅,提供人民居住。然後,也許讓人民可以感受到,身為一個國家的國民應享有的基本幸福吧?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