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酒徒們,該拿什麼拯救你的口感?





酒哥想知道,大家選擇一款葡萄酒,最看重的是什麼?價格?品牌?口感?還是別人介紹?其實大多數人,對於口感的要求是最多的……美酒如果味道不美,甚至是難喝至極,那喝個什麼勁?
然而,葡萄酒愛好者刻意追求葡萄酒口感,讓這天賜的佳釀添加了太多人為因素,這些原因導致葡萄酒業出現了諸多狀況,如大量的使用添加劑!因過於強調口感,各種專業辭彙也常搞得人頭暈!一瓶酒,被硬生生割裂出無數的品評標準:酸度、香氣、酒體、粘度、體積、收斂感、餘韻、柔軟、圓潤度、平衡度等……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大量嚴謹的科學研究可以解釋「究竟有哪些化合物,在什麼濃度下,會賦予葡萄酒這樣的感官效應」。
眾所周知,全球的葡萄酒產業採用合法的添加劑,比如酒石酸、二氧化硫、單寧粉末和魚鰾等,在釀造過程中調製成釀酒師認可的口感,可以糾正天然葡萄酒不良的口味。畢竟,天然葡萄酒那狂野的口感不是所有人都能駕馭的!
遭遇「口感」疑惑該怎麼辦?
酒如女人,不品不知其味。有的,可遠觀不可褻玩;有的,敦厚樸實的外表下掩藏著精緻細膩;有的冷冰冰永遠讓人看不懂。但葡萄酒與女人最相似的一點就是:善變。
正是由於葡萄酒的千變萬化,永遠需要你探索,很多新入門的葡萄酒消費者搞不清楚何謂好酒,而他們對於「順滑」(smooth)的口感需求,是佔據主流的,即口感不複雜,簡單易飲。
而有些資歷的葡萄酒愛好者,對葡萄酒口感的需求就區別開來了!有的喜歡果香濃郁、絲般順滑的葡萄酒。有的喜歡帶有雪茄、皮革風味且單寧堅固的葡萄酒,品評標準多多,不僅是喝葡萄酒的人,連很多葡萄酒行業的大咖都搞不清楚,中國人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口感?


重酒體的葡萄酒好?
在酒哥與酒粉們互動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喝慣了葡萄酒的人喜歡中重度酒體葡萄酒。與輕度酒體相比,重度酒體的葡萄酒會帶來更直接、更刺激的感官感受,給消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對於重酒體葡萄酒,酒哥用一個最貼切的形容詞就是:霸道!
重酒體葡萄酒一般都表現出重單寧和高酒精度,入口能帶來強烈的觸感。而生活在緊張狀態下的國人,也越來越喜歡重口味的東西,來刺激日益麻木的神經!重口味食物,重口味電影,重口味小說……
其實,葡萄酒的酒體取決於酒精度、殘留糖分、可溶性風味物質(如果膠、酚類、蛋白質等)以及酸度。當一款酒中前三種成分的含量越高,葡萄酒的酒體就越重!相反,當一款酒酸度越高,葡萄酒的酒體就會顯得越輕。當然,有些葡萄酒不僅酸度高,殘留糖分含量也高,那它的酒體就依然會顯得豐滿厚重。
簡單來說,酒體由輕到重的感覺,就像:水——檸檬水——脫脂牛奶——全脂牛奶
酒體的輕、重,往往和釀酒的葡萄品種有很大關係,下列葡萄品種釀出的葡萄酒酒體比較——
酒體豐滿的葡萄酒:
(1)赤霞珠紅葡萄酒(Cabernet Sauvignon)
(2)瓊瑤漿紅葡萄酒(Gewurztraminer)
(3)馬爾貝克紅葡萄酒(Malbec)
(4)皮諾塔吉紅葡萄酒(Pinotage)
(5)桑嬌維塞紅葡萄酒(Sangiovese)
(6)西拉紅葡萄酒(Shiraz)
(7)仙粉黛紅葡萄酒(Zinfandel)
(8)丹魄紅葡萄酒(Tempranillo)
(9)蘇玳貴腐甜白葡萄酒(Sauternes)
(10)經過橡木桶發酵/陳釀的霞多麗白葡萄酒(Oaked Chardonnay)


酒體中等的葡萄酒:
(1)品麗珠紅葡萄酒(Cabernet Franc)

(2)基安帝紅葡萄酒(Chianti)
(3)歌海娜紅葡萄酒(Grenache)
(4)梅洛紅葡萄酒(Merlot)
(5)賽美蓉白葡萄酒(Semillon)
(6)黑皮諾紅葡萄酒(Pinot Noir)
(7)雷司令白葡萄酒(Riesling)


酒體輕盈的葡萄酒:
(1)博若萊新酒(Beaujolais Nouveau)
(2)佳美紅葡萄酒(Gamay)
(3)灰皮諾白葡萄酒(Pinot Grigio / Pinot Gris)
(4)長相思白葡萄酒(Sauvignon Blanc)
(5)夏布利未經橡木桶陳釀的霞多麗白葡萄酒(Chablis unoaked Chardonnay)


至於說,重酒體葡萄酒就是好酒,這倒不一定,環肥燕瘦,各有所愛,你總不能說只有胖妹才是好女人吧。
高酒精度是好酒?
隨著酒粉和葡萄酒的深入接觸,很多人越來越喜歡香氣濃郁、酒精度高的紅葡萄酒,可能是咱們中國人的酒量太好!
高酒精度的烈酒能靠蒸餾和調配改變酒精度,但葡萄酒的酒精在發酵后便不再變化。一瓶葡萄酒的酒精度,取決於發酵的徹底程度和釀酒的葡萄汁含多少糖:每升葡萄汁中每有17g左右的糖分發酵,就會增加1度的酒精度。換句話說,發酵前的葡萄汁越甜,最後的酒精度也越高。
越甜的葡萄汁意味著這些葡萄生長期越熱,成熟的度程度越高。對葡萄來說,必要的成熟自然是好事,但過度成熟會讓葡萄酒失去清爽。每個酒庄都需要在清爽和成熟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點。
試想一下,炎炎夏日,是選擇一款清爽的葡萄酒為你在炎炎夏日打開胃口呢?還是沉浸在濃郁妖冶的夜色中,品嘗一款稍帶暖意和灼熱感的酒更讓你放鬆呢?
還有一點不能不提,發酵前向葡萄汁加糖來提升最終酒精度,這在葡萄酒世界是一種常見的工藝。一杯13.5度的波爾多和12度的波爾多,可能更多的只是釀酒師希望他的酒嘗起來稍微厚重點,還是稍微清爽點,並不能說明兩者的品質有高下之分。而且,如果葡萄酒酒精度過高會掩蓋葡萄酒的天然芳香,過低會導致葡萄酒口味不足。


我只喜歡果味濃郁的酒?
很多酒粉喜歡濃郁的果味,他們認為葡萄酒中的水果香氣不但比較容易分辨而且會有明顯的愉悅感,而新世界國家葡萄酒「濃郁的水果香氣」要比舊世界國家、以法國含蓄派為代表的「輕盈的水果香氣」的愉悅感更為強烈!
著名葡萄酒大師羅伯特•帕克對果味濃郁的葡萄酒,尤其是加州赤霞珠給予了很高的評分。而帕克的評分、口味傾向,幾乎是酒界的風向標,他的高分意味著產品的暢銷。


喜歡果味濃郁的葡萄酒導致了高度酒的盛行。因為要獲得濃郁的果香就需要成熟的漿果釀酒,而成熟的葡萄含糖量高,發酵過程中自然生成更多的酒精。對於那些想一醉方休、忘卻煩惱的人來說,有什麼比一杯果香濃郁、幾杯下肚后就飄飄欲仙的葡萄酒更貼心的呢?但是,畢竟15度的葡萄酒佐餐有些太強勁了,喝完一兩杯這樣的酒後,你幾乎無法好好品嘗美食了。
很多資深酒粉反而喜歡低調內斂、深沉含蓄的美酒,需要醒酒、需要時間的撩撥,在口腔內不霸道也不張揚。與重酒體葡萄酒相反,她的美好沒有半點侵略性,只是恬淡適度的陪伴你,不會侵佔食物的新鮮,不像交響樂一樣讓你激情澎湃、熱血沸騰……像一個淺淺的笑窩,有著若有若無的神秘幽香;像一陣微風,吹過荷塘月色中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像一首曼妙的小夜曲,靜靜的悠悠的帶你進入一個微醺的奇妙夜……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