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諾貝爾獎的獎勵竟是一個專屬停車格?十個你不知道的諾貝爾獎八卦




諾貝爾獎從1901年12月10日第一次頒發,至今已走過114年,除了二戰期間停了3年之外,每年一度的評獎從未間斷。
大眾熟知的,是諾貝爾獎的名頭:全球最著名的學術大獎、科學家的至高榮譽;
而許多有趣或耐人尋味的故事和細節,反倒隱藏在光環背後,外界知之較少。



封面圖為2008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頒獎典禮上,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獻飛吻慶祝。
這活潑的舉動在嚴肅的諾貝爾頒獎禮上,並不多見。


【1.諾貝爾獎創立者是炸藥發明者】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33-1896),瑞典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
他有多項關於炸藥的發明和專利,早年在研究炸藥過程中,失去了弟弟,父親受重傷,
但他也因此積累了鉅額財富(1900年統計約920萬美元)。
諾貝爾獎就是以他的大部分財產做為基金創立的。
1901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5週年紀念日,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發。
後世常有人調侃:一個發明瞭炸藥的人創立了諾貝爾和平獎。


【2.居里夫人與丈夫的學生傳緋聞】
居里夫人是第一位獲諾獎、並兩度獲得該獎的女科學家,這讓她享譽世界。
然而,她曾在丈夫去世後被曝出與丈夫的學生朗之萬陷入愛河。
更糟糕的是,朗之萬的妻子將居里夫人寫給朗之萬的情信公之於眾,令居里夫人陷入身敗名裂的深谷。
而朗之萬最終也未能與妻子離婚。
圖為1910年代的居里夫人(前排左)與郞之萬。


值得一提的是,居里夫人的長女伊雷娜·居里繼承了居里夫婦的科學事業,
她與丈夫約里奧一起發現了人工放射性物質,也獲得諾貝爾獎。
一個家庭有兩對夫婦獲得諾貝爾獎,恐怕也只此一家。
圖為1934年,英國倫敦,伊雷娜·居里(右)與丈夫(左)前往皇家學院。


【3.愛因斯坦得獎並不是因為相對論】
20世紀頭20年,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當時很多科學家提名他為諾獎候選人。
但諾獎委員會認為相對論應接受時間的考驗,屢次駁回。
直到1921年,委員會終於將諾獎授予愛因斯坦,但理由卻是他的另一項研究成果——光電效應。
因納粹迫害猶太人,愛因斯坦於1940年在美國新澤西州放棄德國國籍。
圖為愛因斯坦宣誓加入美國國籍。


【4.李政道與楊振寧因署名問題決裂】
李政道與楊振寧的分裂,是華人物理學界的一段公案。
決裂之前,兩人曾在普林斯頓一起做研究、發表論文,是親密的合作者。
1956年,兩人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並於次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到1962年,兩人因署名次序問題而決裂。
圖為1961年,楊振寧與李政道攝於普林斯頓。


【5.《當你老了》歌詞來自諾獎作家】
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的詩作《當你老了》是他曾經獻給女友的情詩:
“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意昏沉,爐火旁打盹……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如今,中國人更熟悉是趙照的歌曲《當你老了》,歌詞改編自葉芝詩作。
葉芝於192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圖為1932年,葉芝在紐約。


【6.等了55年,終於等來了諾獎】
諾貝爾獎有一項規定,獎項僅能授予在世者;而同時,很多研究必須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被認同,
這就導致有的研究者最終沒能等到諾貝爾獎,或者等到的時候已經垂垂老矣。
早在1911年,美國的佩頓·勞斯就公佈了腫瘤是由病毒引起的偉大發現,
但一直未引起諾貝爾獎委員會關注,結果勞斯等了55年,直到85歲才獲獎。
圖為1966年,勞斯(右三)與其他獲獎者在一起。


【7.與女友度假途中產生的諾獎靈感】
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博士的卡里·穆利斯,他的諾獎靈感來自於一瞬間。
1983年的一天,他駕車帶著女友在高速路上飛馳,準備去鄉村度一個浪漫週末。
就在突然之間,他便想出了聚合酶鏈反應所需具備的基本條件。
1993年,他憑此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更不可思議的是,穆利斯迷戀迷幻藥,並相信世界上有鬼魂存在。
圖為1993年,美國加州,卡里·穆利斯在早晨衝浪過後回到自己的公寓。


【8.諾獎得主堅持多年為“搞笑諾獎”掃地】
“乍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搞笑諾貝爾獎每年都會在哈佛大學舉行,評委中很多都是貨真價實的諾獎得主。
搞笑諾獎有個傳統,觀眾向講臺扔紙飛機,多年來這些紙飛機都由哈佛大學的教授羅伊·格勞伯清掃。
只有2005年,他曠工了,因為他去瑞典領真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了。
圖為2012年搞笑諾獎頒獎現場,羅伊·格勞伯拿著他的掃帚,坐他旁邊幾位都是真正的諾獎得主。


【9.諾獎得主的獎勵是一個專用停車位】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先後走出過60多位諾獎獲得者。
學校教授多年努力得到諾貝爾獎,來自的學校的唯一獎勵就是——一個專用停車位。
其它嘛,課照上,實驗照做,課題經費照樣申報。
對此,伯克利校方解釋稱:諾貝爾獎是榮譽,不需要用利益或特權來顯示,提供專屬停車位就是對榮譽致敬。
圖為2013年10月7日,該校教授蘭迪·謝克曼拿到了屬於他的專屬車位證,親吻妻子。


【10.諾獎得主在獲獎3天前去世】
2011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獲得者拉爾夫·斯坦曼,在獲獎前3天因胰腺癌病逝,享年68歲。
去世的前幾天,他還跟女兒開玩笑:“為了獲得諾貝爾獎我不得不堅持挺下來,因為他們不把獎授予逝世者,我要為此挺住”。
諾獎委員會最終決定授予斯坦曼的獎項成立。
2011年12 月10日,在諾獎頒獎儀式上,斯坦曼醫生的妻子替他領獎後向天親吻,以示告慰。

轉載自:騰訊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