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塗一點會舒服一點!

人有了淡泊之心,就不會為塵俗所迷,為物慾所困,為誘惑所動。也才會心境明凈,不容塵埃。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需去強求,就讓一切隨緣。人生,就是一種糊塗,一份模糊,說懂不懂,說清不清,糊裡糊塗,含含糊糊。看清了麻煩,看懂了傷感。世上之事,太過難纏,世上之人,喜歡糾纏。看不清,一種輕鬆,人生看不慣的東西真多,看清看懂全是自找傷心。生活中,真正的聰明人都是懂得糊塗的。中國人喜歡「難得糊塗」,把它作為人生座右銘的大有人在,可見糊塗人生並不易得。人一旦把這種人生當作一種境界,必然有脫塵超俗之處。 
 不要去擔憂,不要去埋怨,不要去憎恨。糊塗一點,人會舒服一點,活得糊塗一點,有利於健康。古人云:「聰明有大小之分,糊塗有真假之分,所謂小聰明大糊塗是真糊塗假智慧。而大聰明小糊塗乃假糊塗真智慧。所謂做人難得糊塗,正是把自己的聰明智慧隱藏於難得的糊塗之中。」在這個世上只要懂得生存之道的人,就明白什麼是糊塗;糊塗也有真糊塗,有的人是裝糊塗。難得糊塗但不是永遠糊塗,活人不可能什麼時候都是清醒的,但也不可能什麼時候都糊塗。活的太清醒了太累,活的太糊塗了太傻,所以必要時的糊塗也是必須的。糊塗人生的糊塗並不那麼簡單。跋涉於生命之旅,我們有限的視野,如果不肯錯過眼前的一些景色,那麼可能錯過的就是前方更迷人的景色,只有那些善於捨棄的人,才會欣賞到真正的美景。 淡泊不是安貧樂道,淡泊不是因循守舊不思進取,而是為人處世的人生情懷,是人生的一種瀟灑,又是一種令人嚮往的人生至誠境界。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就是這個道理吧。其實,糊塗的人是真快樂,快樂的人是真糊塗。太把自己看成一碟菜,太把自己看成一回事,太想維護自己的尊嚴和虛榮,其結果,就是處處碰壁,時時受挫。只要放下我,心靈永遠不會受到傷害。自我盡失心曠神怡,放下我,放下我執,放下我見,前方一馬平川風平浪靜。 
 對於糊塗二字,確實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很難說得清楚。在生活中,真正的聰明人,遇到任何事絕不自作聰明。這樣的人心知肚明,才活得安全活得自在。古往今來的無數聖賢者,當他們參悟人生后,均找到了人生的生活真諦,即明白了糊塗。例如孔子發現了糊塗,取名中庸;老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無為;莊子發現了糊塗,取名逍遙;墨子發現了糊塗,取名非攻;如來發現了糊塗,取名忘我;淵明發現了糊塗,取名望言;板橋發現了糊塗,取名糊塗;胡總發現了糊塗,取名和諧。糊塗難得,源於明白太難;和諧難得,源於取得太難。 
 有時,生活就是一種妥協,一種忍讓,一種遷就。歸根結底,人生就是糊裡糊塗地來,糊裡糊塗地去,中間做了個糊裡糊塗的夢。多彩的生活,既有陽光明媚,也有傾盆大雨。據說,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就對自己的身世很糊塗,經常搞得稀里糊塗。事情是這樣的:馬克.吐溫出生時是雙胞胎;他和他的雙胞胎之弟長相一模一樣,連他們的母親也分辨不出來。有一天,保姆替他們洗澡時,其中一個不小心跌入浴缸淹死了,沒有人知道淹死的究竟是雙胞胎中的哪一個。所以馬克·吐溫為此經常感到困惑。他說:「最叫人傷心的就在這裡。每個人都以為我是那個活下來的人,其實我不是。活下來的是我弟弟,那個淹死的人是我。」這真是夠糊塗的了。當然,這只是一種幽默,而不是人生。   
 強硬有強硬的好處,忍讓有忍讓的優勢,任何時候,都需要我們審時度勢,適宜而為。妥協不一定全是軟弱,忍讓不一定就是無能,和為貴,有時遷就忍讓也是一種智慧。有時候,只需要糊塗一下,便能一切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偏偏一切要探個究竟,問個明白,於是,曲終人散,留下一人看客,凄風苦雨,得不賞失。坦坦蕩蕩做人,誠誠懇懇做事,這樣你會感覺很輕鬆;因為你沒做過虧心事,所以也就很坦然。人,別讓自己活在虛偽中,別讓自己失去自我,那樣你會很活得累。因為,一切的虛偽都逃不過時間的滌盪,所有的遮掩終會被戳穿。一個坦蕩真誠的人的成本其實是最小的,坦蕩的人活得最輕鬆! 
 人生就是道場,活著就是一種修行。你把內心修成什麼樣,你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糊塗是一種境界,意味著人懂得了未知和朦朧,進入了一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探索階段。古人所說的:「智,莫大於闕疑」,「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所謂「入道彌深,所見彌大」是也。俗語說:「大智若愚。」糊塗是一種大智慧,它不是昏庸,不是傻冒,不是愚昧;相反,它是一種氣度,一種修養,一種智慧。古人說:「水至清則無魚。」世上有些事情必須是非確鑿,涇渭分明,而有些事情卻不必過分頂真,甚至還需裝點糊塗。人生就似這樣,精彩不多,輝煌很少,你的無奈會在微笑中漸漸淡去,你的平凡會在簡單寧靜中綻放自信的光芒,「糊塗!方為大悟!」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