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肝炎未追蹤 恐成肝硬化

▲亞大醫師說,肝炎要長期追踨。(圖/林重鎣攝) 大 中 小 一名50多歲事業有成建築師,十多年前健檢得知本身為C型肝炎感染者,卻自認身強體壯而疏於追蹤。不料日前早上睡醒後反應遲鈍,家屬情急之下將他送醫檢查,發現已有肝硬化併發肝昏迷。醫師評估若不及早換肝,恐有致命危險。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家禹曾在日前收治此病患,患者自述十多年前健檢時,發現自己是C型肝炎感染者,回想應是當兵時和同袍誤用同一隻刮鬍刀所致,於是接受干擾素治療,但並未成功清除病毒,於是他改以健康飲食、運動強身的方式,竟也讓肝指數持續正常數年,所以自認為不必再跑醫院追蹤檢查。由於患者一向自認體力良好,甚至在發病前二個月才剛爬完玉山,但在住院前幾天他覺得像是得了重感冒一樣,身體異常疲憊,多次到診所看病也不見好轉,住院當天早上,家人發現他叫不太醒,反應遲鈍、目光呆滯,嚇得趕緊送到醫院急診室,抽血檢查後發現患者血液中氨濃度高達140,超音波診斷為肝硬化,經緊急治療後患者才恢復神智。陳家禹表示,患者平時作息正常,發病前正準備規劃退休生活,卻因為十年來忙於工作、停止追蹤病情,導致肝臟已經嚴重硬化卻渾然不知,聽到噩耗的剎那眼神充滿驚嚇與無助。陳家禹說,目前肝硬化以五種臨床指標可將其分成A、B、C三級,C級最嚴重。此患者肝硬化的嚴重程度為B,且已出現肝硬化的併發症,若不換肝,恐怕兩年存活率不到六成。陳家禹指出,C型肝炎有機會根治,近幾年來除了傳統干擾素以外亦有多種新藥上市,為干擾素治療失敗的患者帶來希望。患者不論肝指數異常與否,都要定期檢查,不可因為自認肝指數恢復正常,就不再追蹤。陳家禹說,若該名患者定期回診,或許可在一兩年前改以新藥治癒C型肝炎,雖價格高昂,但有可能穩定病情,讓他能好好享受退休生活。陳家禹介紹,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許多潛在慢性肝炎患者,若未即時診斷、治療,則肝臟會持續發炎,演變為肝硬化,最後可能形成肝癌。他說肝硬化在初期沒有太多症狀,臨床表現包括開始出現倦怠感、食慾不振,嚴重時才會有腹水、黃疸,或吐血的狀況發生。飲食方面,陳家禹建議肝硬化的患者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取,因肝臟代謝功能減弱,若食用過量蛋白質,則身體產生的氨無法代謝,將導致血清氨值上升,可能產生肝昏迷。陳家禹也提醒,肝硬化患者應避免便秘,避免因腸內糞便積存過久,使腸內菌叢產生的氨被再吸收,引起肝昏迷。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