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國聯軍的刺刀下逼政府建立起的公共廁所...隨地大小便的習慣竟然是真的


1900年八國聯軍(英、俄、日、法、德、美、意、奧)使用武力開進了北京城,這是一段何其悲痛的歷史回憶,但是其中的一些細節卻非常值得我們深思和反省。



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後,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入廁問題。由於沒公廁,又不肯隨地大小便,這些侵略者被憋得在街頭團團亂竄。後來發現大戶人家有茅坑,就去敲門借廁,大戶人家多以為是來燒搶的,嚇得不敢開門。後壯膽開門一看,這些侵略者不燒不搶不奸,只是排隊著急往茅坑裡鑽。而且聯軍司令部還在天津搞了個臨時民主代議制地方政府,幹了很多與民生有關的公務,其中天津的第一批公共廁所也是八國聯軍強制修建的。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對其實行的是分片包乾佔領。大多數佔領區都由佔領軍牽頭、百姓集資建了公廁。只有德軍佔領區德軍既不牽頭建公廁,又不準百姓隨地大小便或亂倒馬桶.搞得轄區百姓苦不堪言,很多人要大小便只好跑上好幾裡地去其它佔領區上公廁。德國人的安民告示只有四條,一是德界內的糧食,禁止出界外販賣;二是命令住戶負責將各街巷修墊平坦,每日三次在街上灑水,打掃乾淨;三是從晚七點到十二點,每家都必須在門前點燈照明;四是嚴禁居民在街巷裡大小便,違者重罰。

德軍為何作此規定?入夜每家在門前點燈照明,是因為當時沒有街燈;嚴禁居民在街巷裡大小便,乃是因為當時既無公廁亦無私廁,要出恭就只能在街上,女眷則在家裡用便桶,然後再倒到外面去;而規定家家戶戶必須平整路面,灑水清掃,則是因為當時北京城裡的路況根本不是現代人可以想像的。


當時的北京城對衛生設施、警察系統和所有民政設施一無所知,除了保留著大清天朝上國的虛有自尊,北京的大街上到處充滿著汙穢,泥濘的道路可以沒過人的腳踝,原始文明那笨拙的車輛緩慢地向前移動。在北京的各條大街中間有條所謂的「雨路」,「雨路」矮的有一米左右,高的可以達到一米七。雨路的兩旁就是便道,除了部分小攤、小商棚之外,全是可以大小便的地方,滿街都是惡臭的屎尿味,一遇到雨天,滿街的水窪、泥濘,步行是萬不能行。北京城的兩句諺語「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形象恰當的道出了當時京城的路況。晚清作家俞萬春在他的《蕩寇志》中亦有描寫,小說中的主人公陳麗卿小姐一出場便是用青紗罩蒙著臉,騎著一匹黑驢子,皆因北方旱地多、風塵大,京城道路難行。

中國人在以前是沒有公廁和廁所概唸的,這是八國聯軍聞不下去滿城臭烘烘的味道,徵用民夫在城中廣修公廁,並用刺刀逼著國人去廁所解手,從此,中國人才有了廁所的概念。據說慈禧太后回京也很驚訝,這些洋人是有辦法,幾千年的惡習,這麼快就改變了。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入侵既傷害了中國,但又打開了中國的國門,驚醒了睡夢中的國人,西方近代先進的技術和生產方式也部分的進入了中國,這些都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走向近代化。西方近代對中國的侵略也許正如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轉載自:今日頭條

隨地大小便的習慣竟然是真的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