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賽」需要吃藥嗎?關於拉肚子的冷知識...不想死在馬桶上就快點進來吧
拉肚子,需要吃藥嗎?
拉肚子可能不算大事,但突如其來的它還是讓人感覺十分難受和尷尬。一瀉千里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在搞鬼?
太長不看版:拉肚子要去醫院嗎?一般不必,但遇到高燒、血便、脫水等症狀就應該立即就診。吃藥嗎?最重要的是補液,止瀉藥通常不是必需,抗生素別亂吃。吃啥食物?照常吃飯,避免太油膩和刺激性食物即可,不必刻意禁食。
正常的便便一般是成形的一坨,而如果其中水分太多、排泄太頻繁就是腹瀉了。醫學上的腹瀉指每天排瀉三次以上稀便或水樣大便,或者比個人正常排便次數更頻。需要注意的是,大便的性狀比次數更重要。大便的性狀我們可以通過布里斯託大便分類法來進行大致判斷:
為什麼會拉肚子?
導致腹瀉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感染性因素居多,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和寄生蟲感染。這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見的,比如嬰幼兒腹瀉中最常見的病原體就是輪狀病毒。
對食物成分的不耐受也會讓人拉肚子,比如說困擾很多亞洲人的乳糖不耐就是典型的例子。此外服用某些藥物(例如抗生素)或者手術後也可能會發生腹瀉。
而如果是長期的腹瀉(至少4週以上),還可能是腸道出現了其他問題,比如克羅恩病、腸應激綜合徵等。拉肚子了怎麼辦?
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腹瀉,一般都是急性腹瀉(病程2~3週以下),很多時候,腹瀉的病程較短(1~2天),這時候費力去做檢查尋找病因其實並無必要。
發生腹瀉後不必立刻往醫院跑,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證水分和電解質的補充。拉肚子最大的問題就是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會隨著一瀉千里的糞便大量丟失,而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補液最好的選擇是三代口服補液鹽,需要注意的是,自配鹽水、運動飲料、果汁等並不能替代它的作用。
什麼時候看醫生?
對於一般的急性腹瀉而言,在家進行治療即可,但出現下列情形時,需要及時就醫:
成年人:出現脫水徵腹瀉持續2天以上腹部或直腸疼痛體溫38.9℃以上血便或膿便黑便或柏油樣便
嬰幼兒:出現脫水徵血便嬰兒數小時拒絕進食或喝水反复劇烈腹痛行為意識改變如疲憊、反應差等
值得警惕的脫水症狀包括:早期脫水:無跡像或無症狀中度脫水:口渴,煩躁不安,皮膚缺乏彈性,眼睛凹陷嚴重脫水:症狀加重,休克,意識減弱,尿少,體涼,四肢潮濕,脈動快速和微弱,低血壓或檢測不到血壓,皮膚蒼白
可以記錄下拉肚子的次數、大便的性質,這些信息能給醫生的判斷提供依據。當你前往醫院就醫時,醫生會對你進行一系列的體格檢查,同時詢問相關的病史以及藥物使用史,此外還會開具相關的檢查如大便常規或血常規等。如果是慢性腹瀉的話,醫生還可能會開具其他檢查以查明病因。
需要吃藥嗎?
腹瀉治療的重點就是補液,在此之外,止瀉藥物通常不是必需的。對嬰幼兒一般不推薦使用止瀉藥,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可對腹瀉患兒進行補鋅治療(10~20mg/天)。
說到拉肚子,不少人可能會首先想到一種叫“瀉立停”的藥,還有陳佩斯在小品《羊肉串》裡的那句經典台詞:“痢特靈痢特靈,你治跑肚拉稀是特別的靈”。
但是,拉肚子時你可別立刻就翻出這些藥來吃。“瀉立停”、“痢特靈”這樣的藥物其實是治療細菌感染的,它們的有效成分都 是抗菌藥。前面已經說到,日常的拉肚子其實還是病毒感染居多,而這些藥對病毒都沒什麼效果。抗菌藥物最好只在醫生明確診斷之後遵醫囑服用。
其實,跑肚拉稀大部分都不需要吃抗菌藥。
有種觀點認為拉肚子時應該暫時禁食,好給腸道減輕負擔,但這其實沒什麼道理。急性腹瀉時沒有必要刻意斷食或者只吃流食,這樣反而可能導致營養攝入不足。碳水化合物(米飯、小麥、土豆、麵包)、瘦肉、酸奶、水果和蔬菜等都是適合的食物,不過高脂肪含量、辛辣的食物、運動飲料、高糖飲料等最好避免。
如何預防拉肚子?
不少引起拉肚子的病原體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所以勤洗手、注意食物衛生就是很好的預防方法。
腹瀉患兒家長及患兒應注意避免在家庭及朋友之間造成傳播。飯前、便後、更換尿布後勤洗手,腹瀉患兒在家隔離直到腹瀉痊癒。對於輪狀病毒,現在國際上也有了相應的疫苗。
轉載自:guokr
看完之後長知識了呢!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