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賢明君王 竟因為「長生不老藥」死於非命 網友:真沒想到啊






一位無能的昏君,上至誤國亡國,下使百姓民不聊生;而一位賢良的明君則上可興盛國家,下可使黎民百姓耕者有其田。若說起唐太宗李世民,這可是中國帝王史上有名的明君。他有高瞻遠矚的長遠目光,亦是文韜武略的文武全才。在他的諸位兄弟中,是真正的佼佼者,當他被兄弟們猜疑嫉妒,百般為難時,他爆發了,展示了自己真正的實力,他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成為李唐江山的第二位主人,開創了赫赫有名的“貞觀之治”,成就了李唐帝國的穩固和威嚴,是名副其實的龐大李氏帝國真正的鑄造者。
這樣一位有勇有謀,名垂青史,讓後人紀念崇拜,模仿學習的“賢良明君”,中國歷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位,卻死的很是讓人無奈可笑。在他五十二歲時,因為耽迷於仙家法術,又寵溺方士術士,一心想要得道成仙,長生不老,好永遠享用自己用一生打拼下的大好江山,於是他服食了所謂的“仙家妙藥”,一命嗚呼,暴斃身亡,斷送了自己性命,也將自己苦心經營二十三年的“貞觀王朝”斷送了。可悲可嘆,一位明察秋毫,用人唯賢的開明君王自此隕落,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被“長生不老藥”毒死的君王。

當他真的成為了皇帝,坐上了自己夢寐以求渴望已久的皇位,他便時時刻刻用隋朝滅亡的教訓來警示自己,勤於納言,任人唯賢,於民休養生息,於臣各司其職,他深刻的知道:人民,就是江河裡的水;君王,便是水里的一艘船。人民的水可以載起這艘他們愛戴的君王的舟,也可以傾覆這艘讓他們不滿的君王的舟。若使民怨,必覆之,若使民愛,必載之。

正是這樣的時時警醒,才使得他廣納諫言,任用賢臣,使得魏徵這種諫言時絲毫不知迴轉委婉的大臣也能得到重用,因此他獲得了魏徵的忠心,在整頓官吏任用、提高政府辦事效率等方面多次獲得絕佳的意見。他也對出身貧寒,卻極富有才能的貧寒子弟照顧有加,大力提拔真正有才學的人,不論出身,對例如馬周等出身低微卻有真才實學的人才來說,這是一個多麼好的入仕機會。
因此李世民得到了不少真正有才之人,極大地完善了政府各個部門的構成,優化配比,為貞觀王超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正是因為他本人的高瞻遠矚,以及卓遠的見識,因此使得李唐江山日漸繁榮昌盛,成就了“萬國來朝”的盛世。使得唐文化的影響經久不衰。


但再賢明的君王,掌權的久了,經受了帝王權術的考驗,難免不會變得迷失本心。
在他統治的晚期,逐漸進入了一種自我的狀態,不在詢問大臣們治國之道,也厭煩了臣下的進諫,迷信道術,迷信天象,本人則開始了奢靡的享受生活,建宮殿,興土木,助長了社會風氣的腐朽。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臣下對自己不忠,四處打探臣下們的動靜,在他的懷疑和不斷試探的手段下,一干功臣元老心力交瘁,告老還鄉的有之,被迫害的亦有之,一時間人心惶惶,許多人成為了他四處剪出威脅行動的犧牲品,平白無故的被扣上了反叛罪名,家破人亡,身首異處。

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李世民開始懼怕死亡,留念起世間的榮華富貴,他開始求仙問道,大肆搜求仙家法藥。貞觀二十一年,他又一次患病了,本是很微小的病,在他看來卻是自己命不久矣的徵兆,他慌亂極了,病好之後便加緊了尋訪仙藥的進程,次年,大臣為其獻上一位天竺僧人,自稱擁有助人超脫輪迴之苦的本領。因為輕信這位僧人的謊言,不但賞給他數不盡的財寶、錦衣、玉食,還給了他大量珍貴的藥材,滿足他的一切需求。而這位不靠譜的僧人卻煉出來了一顆致命的“毒藥”,服食了這顆名義上的仙藥後,一帶君王駕鶴歸西,這並不是他想要的“羽化登仙”,但人已經死了,後悔還有什麼用?僅僅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年僅五十二歲的他,就這樣去了,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斷送了大唐錦繡繁華的江山,也斷送了著名的“貞觀之治”,留下人世間的一切,長眠昭陵,在黑暗中與孤獨作伴。
一代賢良帝王,為萬世稱讚,開大唐盛世,卻因為晚年時的糊塗,為自己輝煌的人生抹了黑,留給後世無盡唏噓。

轉自今日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